2019年,观看了《血疫》美剧的解说,20年疫情期间,病毒的肆虐让我想起了这部书,遂从书店买了《血疫》的实体书。拿到这本书的最初,封面便让我有种浓浓的不适感,身后红色的铁网像燃烧的病毒叫嚣着要吞噬人类,身穿厚厚防护服的无国界医生踏在黑色的泥土地上,护目镜和口罩完全遮住了他的脸,仿佛面无表情的死神在向人类走来,收割我们的生命。
书封上还有这么一句史蒂芬.金的推荐语:“《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史蒂芬.金本身就是恐怖悬疑的写作大师,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让这位恐怖专家都能感到“最可怕”呢?于是我试着读了第一章。
然后我才明白了,比未知的幽灵鬼魂来说,真正存在过的灾难更为可怕。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非虚构性写作的书籍,这种感觉很奇妙,好像是以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在看这件事,但是作者的描写,又会让我觉得看到了当事人角度眼中的故事样貌。作者细腻的环境、细节描写让文字有了动态的画面感,就算没有经历过相同的场景,但是人类脑补的力量是强大的,剩下的东西,交给想象力就好。
读第一章【埃尔贡山的阴影】的过程对我来说,仿佛就是观看了一场生化灾难的电影。刚开始,富饶又充满生机的埃尔贡雨林,莫内和朋友前往奇塔姆洞游行,一场美妙、神秘的探险,但是埃尔贡山的阴影染上了这个可怜的人。他不知为何感染上了马尔堡病毒,病毒慢慢入侵他的身体,他开始发病,流血、面无表情,特别是在飞机上的一段描写,胃里的东西早已经呕吐干净,他便开始呕出融化的器官碎片,吐满一袋又一袋呕吐袋,身体的出血完全止不住,因为他的凝血功能早已损失,生命的运作系统一旦崩溃,迎接他的只有无可逆转的萎缩、崩溃、然后死去。最后,莫内倒在了医院里,从肛门向外喷射出坏死的器官,整个人活生生的已成了一个血人。这种直白的、血腥的描写毫无遮掩地向我展示着病毒强大的破坏力,读到这里,我只觉得心跳狂跳不已,像是这种病毒就根植在自己身上,连续好几个小时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疑神疑鬼。事实上,病毒离我们并不遥远,不是吗?谁能说得清,这次的新冠病毒从何而来呢,又为何肆虐着吞噬掉无数人的生命呢?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病毒侵蚀人类过程的话,那就是“绽放”,像一粒种子扎根在了人体内,发芽、生长、长出枝干蔓延到四肢,冒出嫩叶,直到开花,从人体里破体而出,完成它的“绽放”。
病毒很奇妙,明明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只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来源百度)有时候,真的怀疑它否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甚至可以突变进化,人类永远也无法完全捕捉它的身影。埃博拉病毒像一条伏击的毒蛇,隐藏在暗处,闪电般地袭击人类,种下剧毒,无情地屠杀着人类,在肆虐了一段时间后,又悄然无息地退回了雨林,隐没在阴影里,可是,它绝不会就此销声匿迹,就同本书最后一句结束语“它还会回来的。”人类必须时刻保持着警惕。
非洲,多么美丽、富饶、活力的一片土地,但是又蕴藏着无尽的、自然的神秘。我无法理解这些病毒为何存在、也不明白它屠杀生物的意义,作文www.yuananren.com并且,病毒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埃博拉病毒高致死,但是传染性并不强,艾滋病危害性低,但是潜伏期极长,因此没能引起人类重视,最终全世界都要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惨痛的代价。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沉迷于《瘟疫公司》这款游戏的时候,身为病原体,要选择合适的国家传播,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的危害性以便不引起人类警觉,缓慢地叠加自己的致死性以不至于致死率太高从而中断传播,就这么隐秘无声地侵蚀着人类社会,直到人类发现“我”的獠牙,但为时已晚,“我”张开獠牙狠狠刺进人类的身体,撕裂着人类社会,直到人类文明崩溃。埃博拉病毒,就像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它使很多人死去,但总也有人幸存,它悄无声息地来,又神秘地消失,仿佛只是一种警告,提醒着人类并不是万物之灵长,在人类之上,还有更多未知的东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不过,这种警告能不能够使人类铭记在心,就不好说了,毕竟谚语中有句话叫做“好了伤疤忘了痛”。
“这种生命体美得惊人,他盯着底片,感觉自己被拽着离开了人类世界,进入道德界限变得模糊乃至于彻底消失的另一个世界。尽管知道自己也是猎物,但他还是沉迷在了赞叹和欣赏之中。”越揭开事物的本质,越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就像书中这一段话一样,病毒在展现它的恐怖性背后,观其本身,它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又是一种原始的、美丽的形态,就像沙滩上的沙粒,在显微镜下是一颗颗缤纷绚丽的宝石的样态,并且每一粒,都是不尽相同的。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窥视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着对未知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