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

看了杨绛先生的这本书,脑海里浮现的,竟总是方鸿渐。

一、首先是钟书先生,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他不善交际,不善言辞,经常被人欺负,也少不了被人误解,即使是破四旧,十年动乱,被人批斗,他也是笑着走上街,配合着恶行恶状的红卫兵。钱钟书先生,说到底还是骨子里有一种精神洁癖,中国人所谓士子气,有着知识分子的倨傲,他并不鄙夷引车卖浆者流,但即使是当时豺狼一般的江青,他也从不给好脸色看,连当时如日中天的伟大领袖的诗选,他也毫不留情地挑错。他却也能够忍受,清华众学究的误解,父母姐妹的排挤,政治上的风云变化,生活中的鸡犬不宁,他一一地承受了下来。

《我们仨》.jpg

方鸿渐不正是如此吗?他可以忍受苏小姐的任性,却又宁死也要捍卫自己那一点点可怜可笑的尊严,他可以忍受苏小姐的控制,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那可笑的小聪明。他可以没有原则地去买假文凭,却始终有原则地保护好自己心里的小小的自尊和光亮,他是个小人物,却又是个大人物。

钟书先生完成了一项不壮观却伟大的工程,他建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围城,一个心灵的围城,他自愿让自己呆在那里,这座城池的入场劵——永远只有三张,不过先生觉得,足矣。

二、之后是杨绛先生,她和钟书先生可算绝配了,两个倔强到一块去的文人,她能成为丈夫的贤内助,整个家庭的磨合剂,她在生活中总有一种成全的精神,去帮助自己的爱人。她处变不惊温润如玉,从她身上能够感受到莫名的亲和力。

杨先生对生活的理解到达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她总是能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无时不乐,她在感悟幸福的道路上走的很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先生却总是能够苦中作乐,我想这和禅境出于一源。

整部书更像是杨绛先生做的一个梦,追梦,忧梦,寻梦,忆梦,梦与梦相隔万里,最终站在栈桥边深情地抹着泪花,说一声再见,幸福如梦,作文www.yuananren.com人生如梦,但愿长醉不愿醒。杨先生一定与方鸿渐做的是同一个梦吧,若是鸿渐,或许也会在冰冷的窗棱前望着街道,愣愣出神,想着他的柔嘉吧。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用半生去做梦,再用半生去回忆,不枉此生。

三、最后是钱媛,很难相信一个女孩能够在混乱的年代职称起整个家庭,能在家庭成分不好的情况下顽强地学习生活,她身上有方鸿渐的那种韧性和倔强,既自嘲,又自慰,就像一株勃发的小草,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都能快乐,都能安慰和鼓励自己。

她是整个家庭的开心果,她为两位知识分子的生活涂上了更加鲜艳的颜色,她的生活中还有一大群赵辛嵋的帮助。

月光,静静地照耀着属于三个人的围城。

1:《龙族Ⅰ:火之晨曦》读后感3000字

2:《血疫》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