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800字

本书著于19世纪末,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作者以论带证,主观性太强,缺乏详细具体的推理论证),但却集社会性、心理学、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为一身,或许是由于翻译的原因,本书的一些句子段落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或许是远方出版社翻译的不好)。但却不妨碍其成为研究群体绕不开的里程碑式著作。

《乌合之众》.jpg

本书的观点新颖且震撼,书名的“乌合之众”本身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或许是作者有感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亦或是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中群众所展现出的鲜明特点,也是本书的核心:易受煽动、缺乏理性思考、极端化、低智商化、善变,而导致其往往做出一些与个体意识相悖的无意识行为。作者的政治倾向很明是“右”的惧怕群体的力量,认为工人罢工、学生游行、暴力革命等都是群体受人煽动而做出的不理智行为,民主带来的是“平民的暴政”,提倡精英化管理,这与当时社会上广泛流行的社会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更是与马克思所提倡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相反的。当然,也许作者的观点也显得有些极端,不那么客观。

但是细细想来,作者说的也不无道理,许多的观点都在后来得到了事实的验证。比如希特勒利用德国人对一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成功地煽动起了国人的爱国主义,轻而易举地武装起上千万的德国人为其个人野心服务。又比如WG时的HWB,由于受到群体暗示,认为其行为是正义的,而肆意地对知识分子进行搜捕和审判,但是却毫无负罪感。而发生于前些年的反日保钓大游行,更是许多人借着游行爱国之名,行打砸抢烧等非法行为之实。作者在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群体无名无姓,难免会认为以群体之名便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一直以来约束他的责怪感便随之消失”。

而本书的观点更是具有现实意义,近来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泛滥,国家的长期利益屡屡被短期的民意所绑架,西方政治家碍于选票,不断地满足平民的许多缺乏远见的要求。而仇富思想,反精英化、贸易保护主义等民粹思想更是流行一时,因此,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对民主和群体进行全新的思考。

《《乌合之众》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依恋》读后感800字

2:《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