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

首先说明,不建议没有系统哲学观念、缺乏自主逻辑推理能力的人上来就读勒庞,诚实点问自己,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缺乏这方面的铺垫,读勒庞就容易走火入魔。古斯塔夫-勒庞本身就是一个右翼的学者,他本身对法国大革命革命的很多不屑与反对也爱屋及乌的扩散到了在当时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性和青年身上。他的很多作品都能看到斯宾塞、涂尔干、托克维尔的影子,是一个典型的保守的马基雅维利倾向者。

《乌合之众》.jpg

说实话,这本书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但方法论是偏的,他用了政治学视角来揭示了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书看起来比涂尔干、伯克更像是政治化论述一样。而且他不像孔德和斯宾塞这些实证主义或者韦伯一样,他是那种纯托克维尔式的写作风格,几乎没有引证,完全哲学化的写作,加上他保守的马基雅维里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几乎成为必然。但很具有参考意义的是,他对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使得他在研究社会群体心理层面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坑里爬出来了,又返回到了一个正确的逻辑推论上来,而这个逻辑推论在经过事实的验证后获得了极为强力的事例支持。因此很多右翼人士把勒庞捧的如此高,而现在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思潮下的社会心理倾向恰恰符合勒庞所进行的犯罪心理学论述。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CUE他了。

认识勒庞,乃至后来的奥派要认识一个问题,政治学问题不等同于社会学问题,更不等同于经济问题,勒庞,米塞斯,哈耶克们都是把这些问题的方法论划等号的好手。作文www.yuananren.com勒庞在这个方面的偏激程度,犹如强化版的霍布斯鲍姆加盖尔纳,恨不得把无方向这仨字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语境下贴到大众的脑门上。我只能说,他对于那一段时期法国和欧洲的社会心理学发展认知是相当准确的,但方法论是民族主义的,相当暧昧的。

看乌合之众的人,可以欣赏他的社会心理学工作成果,也可以欣赏他对民族主义和资产阶级思维的逻辑推演,但如果你接受了他的方法论影响,那掉进历史虚无主义的坑几乎是必然结果。不凑巧的是,现代政治教育太过薄弱,很多人政治生活的学习和参与能力都很差,在面对这方面知识的时候都容易受最浅薄的经验主义影响,通过未经系统哲学改造过的还原论来看待勒庞所描述的事实(也就是很多人提到的,人人以为他人是乌合之众,实际上自己才是乌合之众的一分子)因此极易被带进历史虚无主义的坑里,而且他们会对社会心理学事实所呈现出的政治景象深信不疑,哪怕这个景象并不是因为勒庞著作中所谓的成功的“政治学逻辑”造成的。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600字

2:《我们与世界》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