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与性情》读后感1000字

这两天都在重温大学时期读的书本——《岁月与性情》,周国平的心灵自传。

大四时候读过一次,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那时候读它是为了排遣失恋后的无所适从和孤独寂寞,了解的也比较肤浅。8年过去了,重温经典,又能领略不同的精彩,又有不同的见解。

周国平的书,平凡的文字,轻描淡写却又充满激情,深深吸引着我。再读一次,感受更深刻了,不仅仅局限于他的恋爱观,还有他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

《岁月与性情》.jpg

周国平对于童年时期父亲形象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他说,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偶像,而儿子的成长会经历偶像的倒塌这个令双方都痛苦的过程。比较起来,做父亲的更为痛苦,因为他的权威仅仅建立在自然法则之上,而自然法则最终却对他不利。他很容易矛盾,一方面望子成龙,一方面又警惕和恐慌,怕儿子因此轻视自己。他因自卑而愈加显得刚愎自用,用进攻来自卫,常用的武器是反复陈述自己的养育之恩,强令儿子为今天和未来所拥有的一切而对他感恩。看了之后,很有感触,我也有儿子,我能敏感的感觉到儿子对他父亲的不耐烦,可能是还小,不懂父与子的微妙关系,也有可能天生就是这样。但我也很自信,他父亲是个有耐心的人,而且所拥有的文化素养应该可以很好的处理这个千百年来就复杂纠结的父子关系,也能够用自己的经验很好的帮助他摆脱青春期困扰,不啻于成为他的阴影。

让我倾佩不已的是,他在文革期间被下到广西一个偏远山区,可能一辈子都将在沉闷扭曲的官场和社会环境中沉沦下去,但是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屈服。作文www.yuananren.com用他的话说,他可能会被环境所同化,变得平庸而愚笨,但是他却抵住了环境的压迫和表面的成功,不以小地方的标准要求自己,守住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直读书,不被埋没。终于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走出了困境,并且迎来了自己最渴求的——充足的书籍和才智相当的同伴。

他最终之所以能成为国学大师,是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读书的好习惯,无论上学期间还是工作时期,无论和平年代还是文革动乱时期,读书写作热情不减,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凭借手中的笔和肚中的墨水,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所以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周国平的成就伴随的是灵魂的觉醒和进一步升华,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成功意味着灵魂的丧失和个性的模糊,尤其是女性的成功,往往带有强烈的功力和欲望色彩,让人非议成功背后的故事,自身努力的成分往往被忽略掉。当初怀揣着理想去社会闯荡,然后被一个个本不知道却又该知道的“社会知识”教育得体无完肤,直至越陷越深,被现实改造成为一个彻底的俗人,仍然坚强的活着……

1:《古董局中局》读后感300字

2:《发现心流》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