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大屠杀》读后感3000字

看完这本书满满的收获,也是此段时间对于看的纳粹进行犹大人大屠杀的书和电影的一些思考整理。作者的观点很多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回答了为什么此次大屠杀与其他大屠杀相比更值得我们警醒的原因,核心观点是,他认为现代性是此次行动最大的基础之一。

1.研究屠杀犹太人原因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归因对犹太人大屠杀的时候,常常把其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极端案例。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案例,在极端民族主义+特定社会环境下才会发生。这种想法,一方面是由于纳粹的暴行过于残忍,后果过于影响重大,难以想象是在理性人假设的情况下发生的;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不愿意将此类事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哪怕一丝一毫,对于残酷暴行,更多人愿意当成极端,这样就与现实生活相当远,与日常社会的人相当远。

然而,在此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发人深省的结论:这场大屠杀比起那些充满了血腥场面,比如屠城血染山河的原始大屠杀来说,更值得被探究。而这场大屠杀之所以消灭了更多人并成功运行,现代性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现代性和理性,恰恰正是这场大屠杀的基础。

因此,探究犹太人大屠杀的愿意就显得极其重要甚至警醒:现代性其实在现今社会是愈演愈烈的,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这次事件离我们的社会非常遥远不予深究,那么再次发生此类惨剧的概率就会加大。“事实上大屠杀的每一个“因素”——即那些使大屠杀成为可能的所有条件——都是正常的;这种“正常”并非人们所熟悉的意思,也不是早就被充分描述、解释和接纳的一大类现象中的又一个标本(恰恰相反,大屠杀的经验是崭新而陌生的);“正常”所指的是完全符合我们所熟悉的文明、它的指导精神、它的精髓、它内在的世界观等等——“正常”还指追求人类幸福和完美社会的正确方式。”

《现代性与大屠杀》.jpg

2.纳粹的理念

纳粹的理念简单来说就像一个管理花园的理念。在管理花园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各种各样的鲜花的茁壮生长,必须要除掉一些杂草。在纳粹的理念里,德国的日耳曼民族就是美丽的鲜花,而犹太人就是杂草。这种反犹主义其实很久之前就存在,只是在于纳粹的领导下,这种倾向被慢慢推向了极端。在德国社会中,犹太人常常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打个比方,就像是英国殖民非洲时用一些亚洲人去管理当地人。犹太人就像是这个例子中的亚洲人,干一些上层不愿意干的事情比如收税,并成功被下层人厌恶,加上精明不站队的民族特性,宗教中的一些因素,使得社会出现反犹主义倾向也不奇怪。在纳粹时期,这种倾向被加强,并最终通过一步步形式变化和计划,将这种倾向推向了大屠杀的极端。

3.屠杀犹太人的手段

在刚开始时,纳粹也曾用过其他地方大屠杀的方式,比如直接枪杀,闯进犹太人的家洗劫。但是这种方法很快受到了德国社会的厌恶。一方面由于此举违反了社会共有的道德规则,引发了普通大众的共鸣;另一方面执行者很难长期维持自己对于此举的热情(少数人除外),并且容易给自己带来心理创伤。作文www.yuananren.com长期来看,如果要实现对于犹太人的清洗,这种光天化日下的暴行不仅仅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甚至不会被执行者本身所维持。所以,在对于犹太人的清洗计划中,更为理性更难使执行者引发道德困境的计划反而更为妥帖。越为理性不带情感的举动往往能够长久维持,比起一直煽动的情绪,其实黑暗的理性能造成的伤害会巨大的多,因为维持情感终会耗尽人们的耐心,维持不加思考的理性则可以成为常态。在回顾纳粹的暴行时,主要侧重在三个重要的环节:1.延伸行为与结果的距离:一些心理实验证明,当行为造成的恶性后果离行为者足够用远时,很多人并不会因为行为的后果而感到强烈的自责,当这个具力被拉远,杀人机器齿轮上的那些人对于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的道德感降低,工具理性思维(如何做好眼前的事)强化,价值理性(这件事是否正确)弱化;2.从道德行为中将敌人抽象化:将活生生的犹太人抽象为概念化的犹太人,使得大部分群众避免在敌对与其有关系的犹太人时产生道德困境,强调抽象的犹太人是可恶的这一点,并将真实世界的犹太人与社会分离,变成实际意义上的抽象的犹太人;3.将行动分解:每个人都变成螺丝钉,很多螺丝钉的行为非常正常,工人不知道自己做的枪壳最后会杀死谁,但是他并不会为杀死的人负责,下班依然可以回家听莫扎特贝多芬。一个个小小的行为,加起来就足以完成整次行动。

4.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

工具理性强调的是如何以最优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目的。

在整个行动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价值理性的存在,而充斥着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工具理性,仿佛所有人都失去了对于道德的感知。而这正是纳粹想要的。而实现这一点除了现代性,极致的官僚主义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纳粹分子集体屠杀欧洲犹太人不仅是一个工业社会的技术成就,而且也是一个官僚制度社会的组织成就。”在这次行动中,很少人关注杀了多少人,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运送犹太人,如何分配,如何组织,如何安排资源。可以这样说,整次行动就像是一次产品的运送和分配,各个集中营就是目的地,而大多数执行者做的其实是物流管理资源分配的工作,只不过产品变成了犹太人。当人们关注于如何做好眼前的事而非思考长远后果是否符合道德时,很多人都会选择遵从工具理性。即使有人开始运用价值理性,也会因为不愿意当异类,或遵从‘专家’和上级的意见去抹掉自己的价值理性。

5.现代性在大屠杀中的作用及与其他大屠杀的区别

综上所述,犹太人大屠杀的必要的点,官僚主义和现代性,以及一些催化剂是必要的。官僚主义保证了工具理性的优先,而现代性则是纳粹实现3中所提的三个环节的基础。现代化带来的工业化使得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能够被拉远,更为‘人性’的杀戮方式带来更少的道德谴责,现代化和官僚主义使得运送犹太人的系统完美运行。比起其他大屠杀,此次行动更特殊的原因就是,没有现代性,纳粹所计划的这些环节永远都不可能完美运行和实现。这也是这次大屠杀和其他大屠杀的显著区别。

6.关于人性的讨论

有许多关于人性的讨论,有人相信人性本善,一切都可以通过教导来改造,而在这次行为中,我们能看到人性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如果大部分人在此次行为中遵从了工具理性优先,我们就不能够轻易地把这些人排除在外来考虑人性。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假设自己在这次大屠杀中扮演一个执行者,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答案是,如果我能逃脱这个身份我将逃脱,如果无法逃脱,我的选择可能会和千千万万个执行者一样。我认同作者的说法。人性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所有东西都是双面的,如果我们承认人性中真善美的那一面,那我们必然也要承认人性的假恶丑。人性并不是单一面的,而社会规则和法律,恰恰就是约束恶的那一面利器。这种人性的恶并不仅仅为少数人所有,而是几乎的所有的大众身上都会普遍存在,人性不是单一的美,人性永远都是统一的,有正反面的。而我们没有把恶的那一面展示出来,只是因为没有置身到那样一个环境当中。所以永远不要试图考验人性,不要问道德困境的问题,不要想象着完美的善人,而要承认,我们在社会环境中,要努力保持自己的善,努力不被社会改变,努力坚持价值理性大于工具理性。

综上所述,现代性和官僚主义是屠杀犹太人很重要的基础,而在一个时间点,反犹主义被推上了极端,而基础又为大清洗实现了可能。可能这世上的所有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双面性,当我们呼吁现代化是社会的希望的时候,也不应忘记,当我们忽视了目的,忽视了价值理性的时候,现代性也将会是伤害社会和人类最大的武器。同理,理性是保护社会不混乱的基础,而理性的黑暗面却可以比感性给世界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这大概也是作者想要通过这本书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1:《更大的希望》读后感400字

2:《犹太人的世纪》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