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用的词语是“贱贱的”,但是觉得可能失之偏执。轻飘飘是指没有根基,在父母那里不是最重要的东西的小孩,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女孩,她会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首先不在父母那里,父母也是尽心尽责将她养大,充满了爱和关怀,没办法去指责什么。但是,自己和父母终归不是“一体”的,父母一直给自己的是一个目送的眼神,自己和父母是亲情、是亲戚、有亲缘,但是不是根,甚至不是脉。
其次也不会在自己的小家庭那里,一家之主不是自己,自己充其量是一个CEO兼CFO,而且在女性收入普遍低于男性的今天,还会被人劝说那是归宿,是码头,有人养,是幸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女性要多多表达,即使表达者本身并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但是只要是如实地表达和思考,也能帮助一些女性说出她们“觉得憋屈却说不出来(知乎某条评论)”的东西。男性表达得已经太多了呀,而且就算是再有德行、有智慧的男性,也无法对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感同身受,他们能对女性能够表示尊重,已经是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夜的女采摘员》的封面是一团水墨幻化而成的女舞者,我相信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轻飘飘”和“没有根基”之类的暗示,但是对我这个读者来说,封面和内文奇妙地互相呼应了。
小说集里面有几篇印象深刻。
首篇《小孩小孩》,写一个自己没有结婚、也没有太多的恋爱经验,自己幼时被寄养在外婆家的女的,和亲戚家一个有些残疾的12岁小女孩的邂逅。12岁的小女孩,已经没有了幼童的天然能激起成人喜爱的萌态,但是还远不能强大到能独立思考,所以二人的相见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残疾小女孩的怯懦、自我局限激起了女主角的母性,在其他人面前(比如已婚但和她一直保持联络的前男友)都软弱的女主角,有了指导别人和保护别人的机会。
《寄居蟹》是《抵达螃蟹的三种路径》中的一篇,我此前在文学刊物上看过,我觉得是相当精彩的一篇,至少比另两个蟹精彩,作文www.yuananren.com亦值得书写。可能我本人是比较保守的读者,总希望“文以载道”,至少可以“反映社会现实”。文中的渺小、脆弱的男女主角相遇相伴,而更弱小的那一个又受到另一个的剥削。环境混乱而压抑,危机丛生,女主角还是从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去到深圳的,然而依旧无法退回家去,因为父母的家并非她可依仗、可酣梦之所。里面有几处极富戏剧张力的场景,拍成电影一定精彩。
其实,我每遇到这样的议题总会觉得,女主角不如干脆撕破脸,抛弃所有正向的素质,转投各种负面的素质,或许能换取更好的生存条件?然而也并不敢保证,只是想一想。
如果说到空间,我当然是期待更剽悍勇猛的女性角色出现——你们不知道前段时间看到余秀华在微博骂人我有多兴奋,女性尤其不能像个中产阶级似的患得患失,自恋自贬(而且可能很多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的,读者是多么贪婪啊,有了一还想要二。然而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或许可以唤起你自身某种幽微之处的叹息,疗愈你早已经用力遗忘了的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