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倦抛书午梦长。“你这个题材有人看吗?”在交付印单成书的前一刻,都还是有人这样问我,问我的语气中充满不解、疑惑。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废墟不过是被人类遗弃,暂时还无法拆除,随处可见的弃物与野草灌木共同生存的一个空间。
坦白说,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一个想法:废墟破败、荒凉,充满了不可知的危险性,那些被人类遗弃在地上的物事最好的归宿是垃圾站,他们到了那里或被土填埋,成为土壤的肥料,有用的循环再利用。可当我进入到博物馆,看到那些被陈列的物件时,我推翻了这样的想法,废墟与遗迹,差的只是时间和重要的事件。为什么这个建筑物如此重要?博物馆和古迹中会有人、宣传手册等用你能想到的各种方式来告诉你,然而有很多的建筑“在未曾完整地正式记录之前,已经由于天灾人祸坍塌、拆除而彻底消失。这里说的天灾人祸,包括常见的火灾、疏于管理,也包括爬藤植物及苔藓类植物的侵占并腐蚀、树木长进建筑或倒落在建筑上而毁坏建筑的地板及天花板等结构、持续降水直到建筑的木质部分由于饱和而坍塌,等等”。这些未被记录的建筑不重要?未必,如同本书中记录的华纳‧斯瓦西天文台,纽约州废弃的罗克兰精神病院、剧院,人造的城市加里,传说中的“寂静岭”——森特勒利亚等,在他们的全盛时期,何尝不是这个城市,甚至是这个国家的荣光。只不过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因为种种的原因,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没有被记录下来,个别有名的最终也只是存在于那些天马行空思想的小说家笔下,成为恐怖奇幻电影的发生地。他们真正的来源用途已经被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城市探险者正是将这些未被记录的历史记录下来的人们。在这本书和宣传视频中,我最喜欢和反复沿用的一句话就是“每一个城市探险者在无意识之下完成了对历史和建筑忠实而完整的记录。他们记录的,并非课本上的历史或者某个城市的旅游景点,而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日常”。这些日常来源于爱情度假村中废弃的账单,“时间胶囊”民宅中被遗留下的废弃录像带,医院里的病人记录,教堂中流浪者一家生活的痕迹,殡仪馆中那些逝去孩子留下来的洋娃娃,他们是普通人在这个世界、这个时空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我们不曾关心也无从知晓,只能从城市探险者们收集的这些破碎的素材中拼出大概的线索图。
在这本书中展示了大量的废墟的图片,有些震憾、炸裂眼球,有些充满了颓废的意境之美,有些充满了后现代的工业朋克风,不管哪一种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图片实际的拍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发给我的有一条视频里,她整个人跪趴在一个人为挖出来的入口匍匐前进,她爬行的地上有不少的碎砖块,旁边还有破碎的玻璃,作文www.yuananren.com进入到实际场地后,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得见人声。更不用说,那些伴之而来的受伤,“扭伤,被钉子划破手,从某个废弃剧院一楼摔进地下室,等等。而这些建筑物大部分年久失修,除了腐坏的地板,暴露在外的石棉保温层,也有随时可能落在头上的天花板碎片。我有过在某个庞大的废墟中迷路的时候,有过爬上一个断壁残垣却找不到下去的路的时候,有过因天气忽变而被困在废弃的度假村里过夜的时候。而最严重的一次受伤,是一脚踏穿了某个废弃的火车地板,地板割破了我的牛仔裤,在我腿上留下了数道血痕”。拍摄环境之恶劣,可见一斑,作者坚持下来的原因,除了她对废墟、历史题材的热爱,恐怕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冒险精神。
回到这篇文章的开头,废墟这种题材小众吗?也许这种专门追逐废墟的爱好是小众的,但是将废墟这个题材放在人类文明进程和城市规划这个大题目下就不是小众了,而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或是人为因素,或是因为城市规划错误,或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导致的众多建筑物的废弃,都不由不引起人的深思。也许人类可以在其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避免同类错误。而另一些死而复生、废弃后又被重新利用起来的建筑也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思路。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一座建筑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