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至深是通透,文如其人,季老先生是个孤独的人,亦是个通透之人。——题记
通透之人赤诚
孤独并不少见。每每我与友人离别后,总觉得异常寂寞,在人生低谷期亦然,因词拙或不想被人说“无痛呻吟”,我总无法表达。
但季老在文章中很真诚地道出他的孤独。例如在文章《夜来香开花的时候》里写道“我从小就是孤独的,在我小小的心里,一向感觉到缺了点什么。”在《两个乞丐》中写到“别人的爱,我享受的也不多。母亲是十分爱我的,可惜我享受的时间太短太短了。我是一个孤寂的孩子。”在《母与子》里写到“我自己也受不住寂寞的袭击,常出去走走。”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中写到“孤苦寂寥之感又突然袭来,我又仿佛为人们所遗弃”季老先生不单不怕说自己的孤独,还很坦诚自己涉世时的恐惧及自己性格内向、怕麻烦人,如在《表的喜剧》中,季老先生坦诚“自己是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乡下人的固执与畏怯还保留了一部分。”
这份坦诚,让季老先生的文显得真。
通透之人幽默
季老先生的文章因为真,不矫揉造作,又显得接地气、幽默。例如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当我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可以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我终于抓到了一个饭碗。”这个“抓到了一个饭碗”七个字活泼灵动,让人看了会心一笑;把不是自己专业的教学称为“铤而走险”,在写到教学难度大时用“我仿佛看到自己手里的饭碗已经有点飘动”;“站在旁边看校长的表演艺术,欣赏他的表演天才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校长也要同我‘共进退"呢?’“讽刺了校长的虚伪及自身的忐忑。还在文章中写了5次“很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上一场”。这与我们对大师的刻板印象形成巨大反差,从而产生幽默。
季老先生的幽默不仅仅流露在此书中,在《清华园日记》他也赤诚写道“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幽默坦诚却不下流。
通透之人被人信赖
在《我的女房东》中,他享受了女房东对儿子的待遇,女房东和他倾诉家事;在《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中,王妈一直和他说当年的能干、早死的丈夫、儿子儿媳的事情;在《母与子》中,那老妇人也“絮絮地扯不断拉不断地仿佛念咒似地说着话”,她们都愿意和他说。
通透之人更懂得人生
或许因为这份孤独,所以季老先生比别人更懂得欣赏花叶山水、建筑、生活。
并把看过的风景、亲身经历变成一篇篇游记。细读这些游记,又能让你感悟人生。例如在《幽径悲剧》中,能感受到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及对破坏藤萝的人的忿怒。细品又能感受到季老是通过一条古藤萝变成“断头鬼”来感叹在时代洪流下个体生命的卑微,而人须得直面生活。
带着孤独生活,如若没有通透,说明未到深处,仍需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