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成德传》读后感3000字

喜欢文学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文学史上的巅峰。到了明清,似乎少有拿得出手的巨匠,而纳兰容若的出现,似乎是这个时代鹤立鸡群般的存在。这个满清的权贵的后代为何能在汉人的文化圈里独树一帜,成为一代传奇,翻开这本《纳兰成德传》,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纳兰成德又名纳兰容若,曾因跟皇帝重名改名纳兰性德。他是清初名臣纳兰明珠的儿子,满洲人却在京师出生长大。清朝皇帝对汉文化的推崇让这个衣食无忧,一代权臣的儿子可以毫无压力的浸淫在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学习生活环境里。他本来就聪慧过人,加上四书五经等浩如烟海的诗书史记的熏陶让成德比同时代汉人的中的文人更像一个文人。诗词、书法,绘画、音律、棋艺、茶道甚至禅宗,道教他都有涉猎,很多都达精进的程度,只不过由于诗词太过璀璨而有所掩盖。

顺治十一年12月12日,纳兰成德在明珠家里诞生,是年,3月18日康熙生。成得八岁进入八旗官学学习,生活里以诗酒为主,骑马涉猎也算功课。康熙十年,十八岁的成德入国子监。国子监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可谓卧虎藏龙,成德可以学习交往的对象,自然比在八旗官学强了不止一点。在这里承德阐述了自己对“师”的理解。

“夫师岂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谊,并之于君亲。言亲生之,师成之,君用而行之,其恩义一也。然某窃谓师道至今日亦稍杂矣”。三之值,父师君也,见《国语·语》。一个人的造就生之,成之,君用而行之”“恩义一也”。师与父母、君主处于同一地位,可见成德对老师的尊敬。

《纳兰成德传》.jpg

在国子监,成德认识了诸多同道合的好友,经常在什剎海、积水潭附近谈诗论道。有诗云“我家凤城北,林塘似田野。莲庐四五楹,花竹颇闲雅”。清军入关后,旗人汇聚京师,农耕的人少了,使得这一地区的风光与明朝时期有了改变,大片稻田要少多了,所以这里保留了颇为天然的风光,成德在这里显得颇为闲暇惬意,与友人游览近郊畅谈诗文为一大快事。

康熙十三年,二十一岁的承成德与卢氏结成婚。卢氏温婉贤惠,品行端正,成德的母亲也十分喜欢,就像《红楼梦》中之宝钗,虽然未正规读过诗书,但基本的学养很不错。她不甚通诗词,但却能大致解释得清,这确实是需要一点慧根的,因此颇得成德喜欢(成德对通诗文的女子颇为喜欢,曾委托好友为其从江南物色通诗文音律的女子纳为小妾),夫妻关系那自然是相亲相爱,举案齐眉。她是成德最爱的女人,成德《茉莉》诗有“南国素婵娟,春深别瘴烟”,即写卢氏。奈何红颜薄命,跟成德在一起仅三年便撒手而去,对成德诗词的风格影响很大。纳兰性德一生以词闻名,尤其擅长小令,多伤感情调,其词风格与南唐李后主相近。词中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他的爱情词,尤其是写给妻子卢氏的词作,词中充满真情流露,哀婉清丽,令人哀叹。在卢氏去世后多年,成德写下这著名的诗词: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西风送来凉意,对每个人都是如此,可以吹进皇宫,也可以吹进寻常巷陌。而在纳兰词中,这凉意却似乎仅仅是针对他自己而来,也仅仅唯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出来。作文www.yuananren.com面对萧萧黄叶,“伤心人”怎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关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来换取内心的短暂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一派肃杀凄凉景象。与卢氏三年短暂的快乐也许只是为了让容若日后的回忆更为沉痛悲苦,人生的悲剧也许只是上天残忍地安排给天才生活中的艺术素材。词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向仿佛能让我们想象出容若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凄凉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尽的哀思。

纳兰性德的其词多写爱情,写友情的也占了相当一大部分,这与其酷爱交兴性相近的文人有关,曹寅、张见阳、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均为之莫逆之交,相互赠诗乃是真情流露所致。

一日,顾贞观之母在家乡病逝,顾贞观需要回江南丁忧。成德有做《送梁汾》,“西窗凉雨过,一灯乍明灭。”窗外秋风凉雨,屋内则孤灯飘摇,备添凄凉,冷寂之感。“秋风吹蓼花,清泪忽成血”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此诗是送别好友张向阳所写。在散花楼前,他为他设宴饯行。城上听到笳声,城下听见砧杵声。凄凄复凄凄,寒凉中生出悲切之感。秋天是离别的季节,在这时跟好友李向阳分别,那真是天已暮,刀尺催寒衣,冷风吹蒹葭。容若为好友着想,心思细腻而纯真。最后的两句是虚拟的,他把苍凉寂寞的行程与即将到来淳朴民风比照,彰显出他情感的丰富细腻。寒冷与温暖对比,彰显他对朋友惜别的祝福,令人眼前一亮,凄凄之情也随之消散不少,真乃妙笔。

在成德最后几年的生命里,他作为皇帝的侍卫近臣跟随随康熙北上黑龙江,东登泰山,南下江南,西进西域,塞外据敌,江南及塞外诗也写了不少。到处奔波劳累也为成德英年早逝埋下了伏笔。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康熙二十一年秋,容若奉命出使梭伦。这一阕《南乡子》就是此时写作的。这是纳兰词当中少有豪纵情怀的佳作,凄凉与哀伤,快意与悲情满胸腔。江山常在,江月常留,而千古风流者最终身名俱灭。韶华何其有限,何不举酒相酹,笑对人生。容若的词犹如风霜短刃,带起凄婉之风,别有一番境地,令人沉思。

《红楼梦》传闻是以纳兰明珠为原型写的,此书的作者樊志斌长期研究曹雪芹和红学,对的清代历史也是如数家珍。此书独辟蹊径,按照时间顺序最大程度还原纳兰容若的生活环境以及在当时境况下所做的诗词、文章、杂记。让人能够准确了解纳兰的性格,才学以及塑造他的这种环境,更能深刻理解他特定环境下所做的诗词文章,还用相当大的篇幅对于纳兰诗词文章做了详细的注解,可谓是了解纳兰人生,理解纳兰诗词文章的一本好书。

1:《大山里的小诗人》读后感300字

2:《孤独到深处》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