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序知道,这本书的名字本来定的是1988,看完之后,诚不欺我,一点都没有想跟这个世界好好谈谈的意思,名字是反着取得吧。
韩寒确实是杂文高手,写别的当然也厉害,但还算不得高手。比如这本小说,跟十年前的《三重门》比,并没有太大进步。韩寒自己也说,他可能是全中国阅读量最大的高中生,但仅限于高中生,高中辍学之后便很少阅读,来到花花世界,发现比看书好玩儿的事情太多了,阅读和写作也就成了副业。这就不难理解,他的小说为什么没有太大的长进,写小说太费精力了,需要时间打磨,经验洗礼,功夫锤炼。相对而言,杂文就要好一些,有时间就写一篇,也不会花费太多太集中的时间和心思,所以韩寒的杂文产量和质量都还挺不错的,小说就一般了。
博客时代的韩寒,杂文多火爆啊,我是天天盯着他的博客更文啊,韩寒又是个随性的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有时候我半夜起来上厕所,都要眯着眼睛刷新一下他的博客,看看有没有新文更出来。有就看完了再睡,没有就继续躺下。
要我给这本书打分的话我会给到7.3分,打到七分以上主要还是因为韩寒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同样的故事郭敬明写,最多给5分,哈哈。不过我读初中的时候还挺迷郭敬明的,大半夜拿着手电筒躬成虾米在被窝里看《梦里花落知多少》,青春年少的,忧郁着呢,哈哈。读韩寒的书总有种酣畅琳琳的文字快感,时不时蹦出来点好玩的句子,有意思的观点。有点大海边捡贝壳的感觉,老能找到漂亮的贝壳,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但总会有,而且捡到的贝壳都会让你不虚此行。如果说看韩寒小说是捡贝壳,那看韩寒杂文就是开珍珠了,这些贝壳因为有韩寒牌的背书,出珠率极高,几乎不会失手。
这本书的故事很简单。看完之后你会觉得有点什么,但又觉得没有什么,牛逼的小说看完之后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好像又有什么。这两者之间貌似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相去甚远。区别在一个位置上,什么在外面,什么在里面,也在一个时间上,什么在前面,什么在后面,牛逼小说看完之后能在你心里产生疙疙瘩瘩,鼓鼓囊囊的感觉,这感觉也会弥漫在你的脑海和周身,让你觉得自己被一种神奇的能量场包围起来,可能过两天这种感觉慢慢消散了,但是这种毒却很有可能已经侵入骨髓,以后的日子里,但凡有机会骨折看到了骨头,你会发现上面有曾经中毒的痕迹。
显然这本书还达不到这个境地,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严谨一点说是这本书在我这个年纪读的时候对我来讲还达不到这样的感觉。毕竟,读小说是很主观的感受,说不定别人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共鸣,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这本书讲了个什么故事呢,一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谈了两次不成功的恋爱之后,对生活心灰意冷,带着一个灰头土脸,近乎遁入空门的状态和一个还算阳光的底色,上路了。说到这不得不提一句,这可能就是多数年轻人的常态,谁还没谈过几场失败的恋爱呢,谁还没安顿过几个矛盾的灵魂呢,谁还没经受过几次这个操蛋社会的折磨呢?完全没必要这样,没必要刻意放大。我知道这种状态下的人很需要发泄,你只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来发泄发泄,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常态,更不要用什么吃喝嫖赌抽来排解,不要伤害自己,更不要伤害他人,这些虽然都可以做,但是结果,你承受不起。文中的作者处理这种心态的方式是更换生活的城市,一个一个的换,换完了重新开始。当然这没有什么,自己喜欢就好,只是我觉得韩寒的整体风格变得阴郁灰暗了,怎么越来越郭敬明了呢,真的在一起了吗,哈哈
继续说故事,这个小伙子上路其实是有一个目的地,不是盲流。他要去收骨灰。收他小时候的偶像的骨灰。他小时候无限崇拜的偶像进了监狱,作文www.yuananren.com被判了死罪,具体原因不详,但是生前偷过摩托车。偶像非常聪明,喜欢到处流浪,这点在书中有交代,总体给人的感受就是那种流氓会武术而且有文化的无敌状态。这段旅程是自驾游,开的车是一辆叫做1988的车,因为这车是1988年产的,后来在报废状况下被偶像哥哥改装修复,重新活了过来,重生之后就被赐予了这个复古又有创意的名字。也是这本书名字的由来。
上路的第一天,小伙子在宾馆没事干,恰好有个姑娘敲门问好,小伙子就出于礼貌开了门,然后又出于礼貌买了姑娘要出售的东西,然后又出于巧合警察严打,然后俩人就都被带进去了。幸运的是,警察没有采集到好的作案证据,而且还留下了出手伤人的证据,出于无奈就私了了,不幸的是姑娘被罚款罚了个精光,本地也没法待了,就准备去盲流,然后嫖客就带上妓女上路了,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就是这么个故事。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也可以叫《嫖客和妓女的三天自驾游》,或者《文艺嫖客与傻白甜妓女的三天自驾游》。三天时间,孤男寡女,共处一车……
不好意思,忘记了,他们是从坦诚相见开始的,所以说,他们是始于肉体,终于灵魂了吗?不知道,反正他们到达目的地后还是分开了。我想小伙子应该是爱上这个姑娘了,毕竟这个姑娘还是挺惹人喜欢的。长相中等,但是化完妆还挺好看的,不会说谎,不会掩饰,简单的像个透明人,什么都不会就是兢兢业业的卖肉,赚来的钱总是被骗光,或者罚光,不相信男人,不想结婚但是却想有个孩子,最重要的是她已经怀孕了,不知道是谁的,于是憧憬着依靠卖肉让孩子读书上学拥有美丽人生,她要去目的地找她原来工作单位的老板,想要借点钱把孩子生下来。
小伙子估计是太累了,所以他喜欢这个姑娘,社会太复杂了,人太复杂了,跟这么简单的姑娘聊天可真舒服啊。又或者,他只是需要副驾驶上坐着这么一个人,长得不难看就行,偶尔停下来看看,能让人心情舒爽那就更好了。然后能跟他在漫漫旅途中说说话,给他听一些还不算无聊的故事,听他讲一些老掉牙的青春。
虽然整本书给人的感觉都阴沉沉的,但事儿都不含糊,这也是韩寒一直以来的风格,这可能也是他能成为中国80后意见领袖,而其他人不是的原因吧,可见,人心还是向阳的,不管底色怎样。
我觉得这本书拍成话剧或者公路电影应该还挺不错的,如果你在等车,有那么两个小时的时间,当做一个小品文来读读,也还不错,肯定能逗笑你的,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