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覆篑斋。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曾混迹于家乡四五线城市的古琴群,里面很有缘地汇聚了本地穿麻戴串的中年人士,自然也就多有国学大师,一言就能安天下的那种。他们鄙薄学院派,因为他们自己是无所不通的。由于弹琴,难免会谈一些琴律,毕竟音律在国学里也是高大上的东西。
张艺谋《影》上映后,有一幕孙俪调弦的场景,她当时用三弦三徽调五弦四徽,这引起了群里关于这样的调弦与通行的调弦法(四、五、七徽调弦)差别的讨论。按照大人物的意思,这种调弦不合大道,与通行调弦法有微小音差。虽然在古琴音位图上是同音,但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巧合,殆天之所为也,我们不要去揣摩天的旨意。如此掌握着世间真理一般的戞戞高论一出,群里也就对大人物山呼圣明、唯恐后之,毕竟星宿派在四五线城市中算是常态。
我当时也是个憨批,既不够圆熟,也不懂四五线城市生存法则,竟在里面认真地指出,这不过是纯律调弦法与三分损益调弦法的差异。我于是很自然地引起了群里的不适。毕竟在四五线城市的社团中,你附和大人物慢了都是一种罪过,更何况你还认为大人物是瞎JB扯呢?
今天读完了尹溧新《古琴乐理实用教程》,一来感慨许多我孜孜以求才掌握的知识在专业人士那里恐怕也就是个基本常识。比如上面的问题,《古琴乐理实用教程》第八章、第九章讲得十分详细,三弦三徽作为五分音,用来调五弦四徽正是运用纯律调弦的体现,与四、五、七徽运用三分损益法调弦所得正差了22个音分。作文www.yuananren.com这哪是什么玄之又玄的问题,完全是很基本的常识。本书中这样令人恍然大悟的地方(对我而言)有很多,这正是由于作者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兼通西方乐理和传统音律,而后将二者比较后统一起来的结果。这种学术规范的行文带来的观感,和听一些民间业余人士那种自说自话的梦呓完全是两种维度世界的东西。琴圈平行地生存着这样两个世界,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奇异的事情。第二个感慨是,上海真是一个琴学风气好的地方,无论民间还是学院,这样受过专业训练、言之有物、不尚虚妄的琴人大有人在,《古琴乐理实用教程》就是先进地区先进教学的成果之一。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有人相信穷乡僻壤暗藏得道高人的,那真是妥妥的煞笔了。古琴乃至一切文化的前途,一定是在沿海,在通邑大都,在专业人士(包括学院派以及高校琴人)。那些不屑专业学习和学术规范又自以为得道的中年油腻人士,洗洗睡吧。
当然,此书也不能说完全十全十美。在琴理与演奏的结合方面似乎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各调音位的展现其实有一定规律,不必死记硬背。另外,有些地方偶有错讹,比如P103例5-21,#c小调和#f小调的顺序错了。当然这些都是瑕不掩瑜。作为第一部具有教学实用价值的琴学乐理书,《古琴乐理实用教程》必能流行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