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2年的刘心武先生78岁了,在这个岁数搁笔赋闲的作家很多,尤其是很多业已成名的作家,80岁左右就只写些短篇或散文了。但刘心武没有,他拿出了《邮轮碎片》,在《当代》2020年第4期发表,向我们亮起了宝刀,刀身闪着寒光……
在北京金融街有家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墙上展示着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刘心武不同年代的照片,配以的文字是“刘心武:文学写作的马拉松长跑者”。进入21世纪,刘心武自称“退休老头”,开始在写作上培育“四棵树”,即小说树、散文随笔树、红楼梦研究树、建筑评论树,《邮轮碎片》是小说树上长出的新芽。
据作家本人介绍,名字中“心”是排行,“武”表示要以武力抗击日寇的侵略。不管是经历还是取名,都昭示着在他的人生路上,将充满着各种抗争,以至于每次见他,都能感觉出他身上那并未随时光流逝而消失的愤青气。读完新作《邮轮碎片》,我强烈地感觉到,刘心武年纪虽大,但不老,他身上的愤青气还在。
是批评,让他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在《邮轮碎片》中,这种批评通过反思不断涌现。
对财富的反思最直接。两个涉世未深的少年普奔、明厉,把油轮变成了自己的游乐场,随时享用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稀有资源,凌驾于所有三教九流之上,退休厅官、退休医师、著名作家、著名策展人,各路神仙加起来,都拿两人无可奈何。没办法,有钱能使鬼推磨,谁让人家家中有钱。两位公子在邮轮上为所欲为:砸陶罐、疯喊尖叫、污泳池、乱占座,他们具有这个社会讨厌的一切性质:顽皮、缺乏管教、没有礼貌、肆意破坏、占有公共资源(泳池)、违背传统秩序,但财富的力量使其他人敢怒不敢言,就连带着情妇旅游住套房的南美富商也在大笔投资的厉害关系下,让出了豪华套房。最无礼者变成了邮轮上最惬意的人。这种批评是有明显针对性的,假入我们不能改变金钱至上的环境,在财富面前三缄其口,要不成为精致的拜金主义者,要不只能接受财富者的挑衅、破坏和压榨。这种批评是能引起共鸣的,每个读者心中都会想起自己身边的同类人员,因为两人回国后,就会成为我们身边的人,他们表面上有着和我们一样工薪阶层的父母,实际上却无视社会礼法,任意占有公共资源,而整个社会居然漠然无视。
对文学的反思最真诚。也许是文学家自身经历的原因,作者在《邮轮碎片》中对于知识分子尤其是作家群体的描写是生动的,也是真诚的。不管是业已成名的作家,还是渴望成名的作家,亦或是文学投机者,剥开他们身上大大小小的光环,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不可言说的小秘密。马自先构思《长安街女子》多年,苦于没有灵感,属于作家中的常人,是个正儿八经的作家;周教授正风光无限,拿着欧盟某国绿卡内外同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属于作家中的投机倒把者,安排陆向东和郝向阳偷摸地把周教授揍了一顿,作者的立场一目了然;滕亦萝信口开河,以策展为生,却也八面玲珑,吃香喝辣,这类人抓住了作家爱慕虚荣的特性,以所谓的评奖为名,搞拉郎配,使文学这一神圣的字眼变成了商品,看似使文学生,实则要文学死。还有为了分房拿刀冲到主编办公室的老庹、为了职称半夜闯入主编家的倪编辑,在“宙斯”之流花天酒地的时候,两位文学编辑还得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放下文人的谦逊而充当鲁智深。这类批评是有普遍性的,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生存方式,文学圈这个精神的花园,里面也会长出歪脖子树,也会有野草荒芜时。
对历史的反思最深刻。作家经历过那段特殊的年代,并以《班主任》一文拉开了伤痕文学的序幕,因此对那段历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www.yuananren.com比如那段历史,作者通过新一兵质问:“八个样板戏?就八个吗?”“那时侯是“文艺沙漠”?你可能不喜欢那时候栽种出的花草,但那绝不是沙漠!如今总有人说什么遮蔽了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但是,难道他们就没有遮蔽历史吗?对1972至1976年的文艺状况的描述,就客观公正吗?很显然,作家对社会上评价那个年代的说法颇有微词,对如果恨就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很是不屑。但并非肯定或怀念那个年代,裹挟着人进入洪荒的,是历史的洪流,大水过后,才能看到谁光着屁股。反思的态度决定了人品的高下。有人会为自己在特殊年代顶替别人的上学资格而忏悔并准备道歉,也有人在那个年代批评别人的观点,多年之后将被批评的观点占为己有而混成了民主斗士,人五人六地招摇过市。是时代错了还是人错了?作者没有给出答案,需要读者自己去品位。
对社会的反思最隐讳。文中出现过两张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一张是龙秉谦母亲和一位跨越几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仍健在的、始终属于正面的政治人物的合影,一张是庄有德和星云大师的合影,两张照片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借助于合影,龙秉谦一路顺风顺水,从工厂调入机关、官位由低到高,分了大单元房,最后在领导岗位上退休。那些为龙秉谦解决问题的领导都认为他必是通天,实际上,龙秉谦和那位政治人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庄有得根据大家的建议,邀请以为名气不到一流、楷书中规中矩的书法家抄了一部《金刚经》,送给美国洛杉矶西华寺的住持星云大师,西华寺发来了邀请函,解决了庄有德的赴美签证,开启了庄有德的全新生活。个人认为,刘心武不是随便挑选出这两位被合影者的,他看重的,是两人身上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把代表维护社会稳定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政治和宗教作为寻租的工具,是这个社会除了财富不均之外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个人认为,《邮轮碎片》是一篇反思的文章,反思的内容很多,最根本的反思通过马自先说出,邮轮的线路是对欧洲文明的“逆袭”,是反着欧洲文明的发展轨迹去游。那么我们人生的航向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究竟是寻根、还是倒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