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1500字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确实为这样的一部秘史。

历史书上告诉我们,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封建主义极大地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发动革命,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是三座大山依然欺压着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未完成。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气势宏伟,一气呵成。但是《白鹿原》说,不完全是这样子的,不要总结得那么绝对。

《白鹿原》书籍.jpg

于是它讲述了另外一种历史:

这段历史没有那么宏伟,它发生在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渭北农村,村里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汉。他们持家种地,求神拜佛、纳皇粮、挨饥馑、躲瘟疫,殷实人家送娃娃念书期盼中个秀才,穷汉们则早早地四处熬活。在时代的车轮轰鸣前进之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短暂的惊异了一下,然后接着种地,在他们看来,无非就是需纳的皇粮改成别的名目,皇上和官爷换了个名字,又或者是洋枪洋车洋炮看着新鲜,仅此而已。至于时代车轮到来的时候碾死了哪个可怜虫,谁又逮着机会威风得意起来,都只是枯燥的农忙生活中的一点点调味品,看罢了这些热闹,就得再回去居家过日月了。

而被一场场的变革催得各奔东西的那些人,把白鹿原撕扯得七零八落。他们有的本是进不了祠堂的孽子,或是大户人家的家长,在浪潮席卷而来时忽然就乘着机遇、耍了威风,却又被下一泼浪潮掀翻在地、家破人亡;有的满怀一腔报国志,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期盼驱除异族、光复中华,却被同胞一枪打死,连坟头都成了原上人的官茅房;有的为了革命理想不惜与家人决裂,对抗强权,却被自己的革命战友残害,活埋而死;有的为民请命,禁鸦片、修县志、抗饥馑、退大军,却常感叹自己连一根麦秸秆儿的撑劲都没有,郁郁寡欢,死后还被群氓掘坟鞭尸;有的腰杆硬却被打折,有的想过日月却沦为淫妇,有的为革命奔走半生却战死沙场,有的心狠手辣却登堂入室……

这段历史不仅不宏伟,还很悲哀,甚至有一点点荒诞和猥琐。但是读它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股厚重——那是泥土与生命的厚重。这里没有主义、没有派系,有的只是劳作的生灵和他们脚下广博而厚重的土地。

电影《七武士》的结尾,击退山贼的勘兵卫对其他武士说:“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

军队、农协、鸦片、保障所,甚至是县府,都如风一般从这片注定要种满麦草和苞谷的土地上吹过而无影无踪,但是对于厚重广袤的大地和含辛茹苦的历史来说,生命是那样执著坚忍,又是那样卑若凡尘。作文www.yuananren.com土地,如同母亲怀抱初生的婴儿那样,爱抚着这片大地上的万物生灵。春风吹过,万物生生不息,白鹿——通体雪白,柔若无骨,所过之处,万家乐康,这只神鹿便是对生命至高的尊重与礼赞。

尽管《白鹿原》的故事怎么看都不像是一曲赞歌——故事中的人们短视而愚笨、刻薄而自私、软弱而贪婪——恰如我们自己。他们看见有人倒台便去踩两脚,虽然与这人无冤无仇;待那人运势回转之时,众人就又去亲近,企图捞到一些好处。每个人似乎都在彷徨和挣扎中体味痛苦,一事无成却又作恶多端。

为什么?难道人性就是如此不堪?因为人是有限的。

《白鹿原》告诉我们,人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限度——理性的限度、智识的限度、身体的限度、能力的限度。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之时,人们看不清、道不明、说不透,而且还可能招架不住。人性中所有的丑恶皆源自于此。

但人类一切美好品质——勇敢、审慎、智慧、节制——亦源自于此,闪耀如苍穹的星光,凝聚成为那令朱先生也谓之叹然的白鹿精魂。《白鹿原》赞美这些品质,赞美那些伟大的灵魂,将他们的事迹传唱为白鹿的传说,藏于人们心底。这些魂灵会飘荡在我们上空,幻化成为一只白鹿,默默守护我们脚下的土地。

白鹿是不会离去的,如果您还没听过她的传说,那不妨走入一片田野,嗅这泥土和粮食的芬芳,看看那些在田中劳作的农人。

他们在已经那里劳作了千万年,那便是白鹿走过来的地方。

《白鹿原读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2: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