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小论》读后感1000字

《小论》收录了周作人1913-1925写作(或演讲)的十余篇文章。前四篇《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儿歌之研究》写于1912-1914年,从中可见周作人对于赵景深的影响,如:1.对于(民间)童话的重视;2.对于民俗学、人类学研究角度的关注;3.对于童话脚本的总结、梳理、介绍。

赵景深在20年代发表的童话理论与之一脉相承。另外,写于1922-1924年的《神话与传说》中,周作人将研究神话的学派划分为历史学派、譬喻派、神学派、言语学派、人类学派,赵景深1929年《童话学ABC》中研究童话的派别的划分与其如出一辙。

整体而言,周作人在这本小书中强调了“儿童的”“文学的”,反对了“成人的”和“教训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我印象比较深的几处为:“儿童期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自由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全生活只是一个生长,我们不能指定哪一截的时期,是真正的生活。我以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各期,——成长,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

《儿童文学小论》.jpg

周作人讲到这里,是为了说明儿童是完全的个人,有独立的生活的意见,需要自己的文学等。但也给了我另一个启发:我们好像习惯于去期盼“明天会更好”,常常为了“明天”的美好,“今天”不断忍耐、坚持,好像熬过“今天”,“明天”就一路坦荡,一点也不用受“今天”的苦了。但其实,每一个当下的时刻,都是“真正的生活”啊。分明是我们过好每一个今天,才是真正的过好余生吧。是时候戒掉对于未来的依赖了。

“我想儿童教育,是应当依了他内外两面的生活的需要,恰如其分的供给他,使他生活满足丰富,至于因了这供给的材料与方法而发生的效果,那是当然有的副产物,不必是供给时的唯一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周作人认为儿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儿童“生活满足丰富”,在阅读文学的过程中,给儿童带来的见识增长、文学滋养、审美培养、教诲意义等等“发生的效果”都是“副产物”。昨天课上老师带我们读的那本图画书,其实也正契合了这种单纯的“使他生活满足丰富”的目的。

“小学校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有这样三种作用:(1)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2)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3)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

我们可以发现都是“趣味”相关的。周作人自己也总结道:所谓文学的,只是说须有文学趣味罢了。

在《儿童的文学》一文后半部分,甚至已经开始了儿童的分级阅读尝试,将儿童阅读按照幼儿前期、幼儿后期、少年期三个时期划分,并给每个时期分配了适当的文学体裁与文学性的侧重等。

周作人对于科学小说的态度是不太认可的,认为这一文体的存在不尴不尬,全然没有童话的实际效用。“科学小说总是弄不好的”,太讲科学,一方面对于儿童而言着实枯燥,一方面对于儿童知识的增长无益乃至有害(因与其认知发展不匹配,作文www.yuananren.com不利于其后的信念养成),而如果不那么讲科学,要想做得好,还是得当作童话来讲,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科学小说可言了。

这一点似乎我们现在的儿童科普读物研究可以反驳。

《《儿童文学小论》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什么是文学?》读后感600字

2:《谈美》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