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读后感3000字

看完了小说《插曲》。年过40的主人公,讲自己在婚介所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步入婚姻的对象后,喜欢上一个年轻的书店店员,当然直到小说到结尾,主人公并没有踏出任何实质性的一步。

小说很诚实,八成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这种诚实背后,是那些喜欢探究问题的人,对婚姻和爱情这两个命题的反复思索和咀嚼,小说很大篇幅是主人公在回味自己的情史,包括跟男性朋友们讨论各自的婚姻和恋情。

读这样的文字,用有人会用的话说,我们能够获得很真实的“男性视角”,当然这篇小说的作者,不能代表所有男性,代表一部分是可以的,至于该如何描述他所代表的这一部分,我能想到的词,大概有文艺、受过良好教育,最好再加上60年代出生这个年代痕迹,也就是80年代的文艺青年。

亏得有这样的作者,诚实写出这些东西,这让像我这样有心的女读者,可以更了解男人在两性关系中,想的是什么。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很成熟的教女人了解男人、教男人了解女人的书籍,但难免简单粗暴,比如其中最优秀的一本《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我相信里面一定有不少真知灼见,但是也有很多似乎武断的观点。最主要原因的还是,人分很多类型,现实生活中里,我们如果真的想提升下自己的“识人术”,不能就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或者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或者教育背景好的和没念过大学的人……分类方法可以无穷列举下去,结构化的探讨就会显得臃肿和无效。因此,文学向我们呈现丰富的人性,这个功能,就显得很重要。

主人公(或者说作者本人),应该是那种年轻时长得还行,因此凭借一般的撩妹技巧就能拥有丰富的感情经历的人。也正是因为年轻时候拥有过高质量的浪漫关系,内心难去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直到年纪太大还找不到对象,不得不妥协。

也许是代沟,40多岁的主人公试图引起年轻女店员注意的时候,用到的方法,在我看来,显得老土和无用。年龄会减损一个人的魅力,但会增加智慧。主人公这么聪明的人,自然也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如果自己真踏出那一步向对方示好,对方大概率心里想的是:你也不照照镜子。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jpg

作为女性读者,读这篇小说能够产生特别多的共情。共情的内容,自然是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对婚姻和爱情的观察和观点——即便有的是相互矛盾的。共情的内容还包括,面对年龄对一个人的活力和魅力的折损,这个冷冰冰现实的无奈。

两性之间的差异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我在想,假设强制女性多去读这种细腻的男性作者写的文字,强制男性多去读那些格局比较大的女性作者的文字,男女之间的差异,就会变得很小。

我一个前同事,一直在写两性差异方面的文章(驱动力是嘲笑所谓田园女权),我认同他的一半以上的观点,不认同的部分,主要源自对两性差异被放大的警惕,差异也有一部分是一种预期自我实现。

但两性差异的确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显著又被忽视。我对人性多样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最开始的启发,是从做销售的人身上获得的。之所以跟做销售的人打交道,给了我启发,一部分原因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人,他们跟我在人类的个性图谱上像是在两级:他们目标明确、主动、自信,有的人还野心勃勃并愚蠢肤浅,要知道只有当你遇到跟自己差异足够大的人,才能够被迫跳出自己的小世界,放弃以己度人的思维惯性。另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由于这一类人的主动,创造了我们之间的接触机会,我永远不会跟一个典型的销售成为朋友,但泛泛之交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对销售的理解和对男性的理解,其实差不多是同步开启的。可能因为销售技巧和PUA技巧有相似的气味。我曾经在公交车上跟一位年轻有活力的男士搭讪,然后就无法再保持沉默。后来我知道他是一名大客户销售,这样的人只要他对一个女性有兴趣,就不会放过任何主动的机会。由于我们的世界基本是平行线,因此交谈也不会有太多的伪装,我记得我们第一次吃饭,他就对我吐露真言,关于人际交往中的手段,工作中的竞争,这些东西当时离我的世界非常远,以至于我觉得滑稽可笑。但无论如何,它们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关于那个我活了20多年都未曾了解的男性的、竞争的、成王败寇的世界。

后来我从几段恋情中慢慢接受了,期望男性专一、深情也是不切实际的妄想,我对男性的理解和期待也变得务实。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5年前的一次旅途中,跟路上遇到的一位已婚男士结伴同行,后来又遇到一个美貌的小女生,一起同行,分别的时候女生提出要加男士的微信,被男士拒绝。当时我对这位男士刮目相看,心想原来也有这种不肤浅的男人,此前主动加过我的微信、却拒绝另一个看上去美貌却肤浅的女生,说明他也是用阅历和智慧来挑选朋友,而非某些生物本能。不过后来想想,说不定人家老婆会翻微信,而那个女生,看上去不是省油的灯。

后来我又从一些跟我袒露过自己私人经历的相识的男性身上,对男人这个物种有了更多近距离了解,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怀疑和警惕。比如有人告诉我自己年轻时候胡来跟人生了私生子,给家庭造成很大伤害——我在听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对方并没有真实的悔恨,甚至反而有点炫耀。比如有工厂老板跟我说自己让一个厂妹怀了孕,自己本是愿意结婚的、还跑去给女方农村的父母买了社保,但女方一直躲着自己,孩子有没有生下来也不知道——我听到这些时心里想的是,女方躲着你,想必对她来说这才是最好的选择,说明你这个人多么糟糕。

我也在职场里见识了所谓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社畜男,他们有着中国人最典型的生存技能,脸上每一个毛孔都充满着小心谨慎、压抑焦虑的气息。我在想,即便他们对自己的妻子是忠诚的、对家庭是尽力的,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会快乐吗?

《插曲》的作者(也就是主人公的原型),还算得上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自我介绍“在一个像国企的民企当高管”,也因此,这一类人的生存状态更舒服一些,他们的自我剖析和对两性关系的审视,显得更有“尊严”且诚恳一些。作文www.yuananren.com小说里写了主人公以前的一个情人,一个总是“随身带着洗漱包”的漂亮女人。主人公承认,在第一次跟对方上床发现她随身带洗漱包之后,自己就没有真的想过要和她结婚,包括后来还知道了女人跟自己朋友发生关系,但只是因为克制不住的欲望,一直没能离开这个女人,直到女方自己最终发现,自己并没有被当做结婚对象。

这里边没有任何道德指责,因为“不能娶一个随身带洗漱包的女人”,就跟“不能跟一个没房没车的30岁男人结婚一样”,是一种坚固的、也很有合理性的社会观念,我们并没有指责一个30岁男人没房没车,但这样的人就是不在择偶考虑范围。用作者的话说,这样的人,“不适合结婚”。

严格来说,《插曲》围绕的主要话题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有没有可能?或者说人到了中年,没有了性吸引力,没那么多可挑挑拣拣的时候,一段务实的关系是不是也是好的选择?

其实主人公这样的人,跟妻子没有爱情,跟年轻女店员也不能发生爱情,但是可以在写作里回味自己的荷尔蒙和青春。所以其实啊,我们以为的大部分的困境,本来并非困境;我们以为的很多难解的问题,并不需要去解。

《插曲》发表在一个叫做“燕园涂鸦”的公众号上,作者是TCL前副总裁,有心人可以去一看。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读后感3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沉默》读后感400字

2:《六爻》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