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读后感800字

一开始感觉三十来岁来读《伊利亚特》,是不是有点晚了,属于补课。读了以后,发现一切来得刚刚好,最近读书总是有这句话在脑子里萦绕,按照荷马的说法,这是神有翼飞翔的话语。

《伊利亚特》和电影《特洛伊》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特洛伊》很震撼,故事情节的推动有着现代人非常现实的逻辑,我们看起来很容易理解,电影里面也没有出现神,即便阿基琉斯的母亲也是人样的母亲讲话。

如果讲《伊利亚特》关于神的部分裁剪掉,我想,这个故事所有的转折变得莫名其妙。比如小时候写作文,正在干一件坏事,突然想起父母或者哪位名人的一句教导的话,发现自己错了,要改变自己。有时候这个转折也发生在内心中的自我、本我、超越,莫名其妙的对话。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jpg

现在看来,这样的写作幼稚可笑。《伊利亚特》正好用神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故事在神和人之间穿梭。站在故事之外来看,这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神可以操控人,一句有翼飞翔的话,就改变了人原有的行为逻辑。

《伊利亚特》的读者站在故事之外看,故事美得不得了,神和人都充满了个性,而且人跟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小癖好,表现得却很率真。而人因为相信神,面对不可把控的变故,表现得自在、安静。

《伊利亚特》扣掉神的部分,扣掉的正是命运。幼稚的写作虽然往往是编造,真实的生活却不可避免地出现突然的转折,往往也弄不清楚,不知道是突然想起了谁、突然看到了什么、突然明白了什么,但总是觉得非这样去做不可。大概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真是如此。

80后很少能真真认识到命运,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买车、买房、生小孩、二胎,一步又一步,一环扣一环,这不是命运,这是工作流程。

有人说我们一生都在比,小时候比成绩、大了比有钱,老了比儿女成绩,最后就比命长。大家都在同一个轨道上,能比什么?无非就是这些。

当像《月亮和六便士》的思特里克兰德一样,突然一天发现,我真的应该改变了。那才是命运之神第一次向你招手,伊里斯有翼飞翔的带来了宙斯的话。

1:《父母》读后感1000字

2:《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