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

一听这个名字好像离我们很远,对吗?再给你一秒钟思考一下,是不是会发现有很多机会甚至无时无刻要面对不同的人发表“演讲”呢?一次头脑风暴的发言,一次茶水间的闲聊,一次商场的讨价还价等等,都需要你对着各种身份的人传达不同的想法或是信息,这些统统都算作“演讲”。

如果你觉得“演讲”这个词太严肃了,那换一个词——沟通。沟通是不是亲切多了,这下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沟通。不断地互通有无,看到娱乐八卦,会热烈激动地“探讨一番”;工作上的决策计划,又会与同事谦虚地“切磋一二”,这些生活中的“闲聊”与工作上的“商讨”都属于沟通的范畴。

《演讲的力量》.jpg

沟通是一种能力,更多的是表达的能力,我们通过什么来表达——语言,无论这种语言是文字、声音还是肢体动作。沟通最直接的形式是说话,如果问一个人会说话吗?这将很容易引起冲突。只要不是哑巴,谁还不会开口说话呢?请等一下,真的是人人都会说话吗?笨嘴拙舌、沉默寡言、语无伦次、言不及义等等形容不会说话的成语不都在说明并不是人人都擅长说话,甚至大多数人都不擅长说话。

演讲——沟通——说话,都是需要开口人面对他人表达想法,只是“他人”是一个人,几个人,还是几百上千人的区别。无论是哪个词,都只是我们信息互通的一种工具或方式,我们更看重的是结果。那如何让你说的内容被一个人、几个人甚至上千人自然而然愉悦地接受呢?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给了我们四条锦囊妙计,至少保证在你说话时,他人不会玩手机或是从后门偷偷溜走。

首先,聚焦于一个主意。一段表达一定只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同一部小说,一定要有一个或明或暗的主线,这样可以保证你不会离题太远,不会让对方摸不着头脑,更不会让人感觉你思维混乱。

其次,给对方关注的理由。这是什么意思?当你想表达一个主题时,对方立刻会产生一个想法: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对方肯定不会仔细倾听。即使有关系,还会继续发问:这跟我有多大关系?关系不大,同样不会认真对待。将主题与听者紧紧地联系起来才能有后续的认真倾听和透彻的理解。

再次,用听者熟悉的概念表达你的主意。每个人的知识体系都是不健全的,这才构成了各种有趣的灵魂。行业内的基本常识就是行业外的人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知识。如果你需要对身份背景不同的听者表达的是一个有些专业的主意,就一定要想一下,他们能不能听得懂,作文www.yuananren.com最好的化难为简的办法就是类比——打比方,比方越常见越简单,理解的效果越好。如果不想产生“外行看热闹”的尴尬,最好甩掉那些显摆“专业度”的做法。

最后一条建议就是让你的主意值得分享。你对自己的主意有热情有激情,你在前面三条建议中成功地让听者理解了你的主意,但你的主意要产生怎样的后续影响呢?会引起改变,会触发反思,还是会产生汇聚更大的影响或是力量?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值得他人分享的,不能让听者仅仅享受了一场耳朵盛宴后就轻易淡忘了。

做好这四点可以有一个合格的内容呈现,这是演讲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同样重要,决定着一场演讲的成败。

1:《异类》读后感2000字

2:《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