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读的,之所以没有感觉特别赞,是因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读过王海明的《新伦理学》,所以对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又相对来说比较深入的理解。但是链接生活的感觉不够深刻,这本书恰恰可以为我明确生活中的追求和需要。
我记得有一次在商场里,和家人吃完饭在闲逛。迎面走来一个小男生,跟我说可不可以帮他注册一个软件,然后送我一个玩偶。我当时觉得出来挣钱不容易,遇到了就帮助他吧!我起初以为下载完注册完就可以了。哦对了,他告诉我很简单。结果一步又一步都要用实名认证了,我想放弃了。我说这太复杂了,我不想整了,他说小姐姐帮帮忙吧,我依然走了。因为爸爸也说我们还赶时间。之后,爸爸跟我说这种事情你为什么要帮忙呢,我说我感觉他也不容易,正好让我碰到了就帮他吧,结果还这么复杂。后来我也想过自己在这个事情当中的心理变化,是为了玩偶吗?还是因为家人在旁边,从而展示自己的一种善良呢?说不准。一方面是有表现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身有点善良。但是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善意,需要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去帮助别人。
在互惠原则里面,我感受到了其实自己没必要为了批驳送礼这种现象而过于反感。虽然说人都是利己的,但是那个程度需要掌握好,是从意义层面去表达自己的善意,作文www.yuananren.com而不是彻头彻尾的功利心。在人的效应和权威性方面,我也接受了外贸衣着打扮所带来的影响力。刚开始的我是因为觉得这些外在的都不能虚的,我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我的想法是外在强加给我的,是我父亲曾经给我灌输的人不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导致我对凡是有点强调外在就比较反感,也不喜欢自己这样。所以挺复杂的。我也不会为了完全追求外在而去追求,只是会以变得更好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