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汇编7篇

 《蜀道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

2、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诗歌划分节奏,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重点赏析诗歌的主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品味诗歌的特色,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正式接触是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层面。学生对诗歌的文体特征、时代特点、及创作背景都比较陌生。另外学生对诗歌的赏析知之甚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

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影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朗读诗歌的技巧

(1)节奏

划分节奏,一般有两种依据:音节划分或语意。在朗读时停顿的一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语意。

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语速:

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而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或表达兴奋、激动的情绪时语速应快。

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语调:

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气,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用降调;仅是叙述的话,用平调。

例:噫吁剑

1: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优秀20篇]

2:长大作文800字六年级成长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