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那么什么是乌托邦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人皆“幸福”的世界。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交通工具是火箭,遍地摩天大楼,人是通过试管批量生产出来的,“在少数情况下,一个卵子可以生产出15000余个成人”。这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人们都不需要思考的世界,从一出生就被分为五个阶级,你只会和同阶级的人交流生活,一个阶级完成完全一致的工作,但是阶级之间会有差别,并有高低之分,但每个人都会从一出生就接受睡眠教育将“自己过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日子”深深烙印入骨髓,所以每个人都对自己对生活十分满意。除此之外,国家还发放叫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可以让人立马就快乐起来,真是想尽办法不准你不快乐。
但是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仍然一样,总还是有些人,他的思想比“当局”需要的多了一些,他便感到孤独,于是他就不快乐。只不过这样的人是极少数,并且会被扔到孤岛,你自己慢慢不快乐别烦其他人(别让其他人也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快乐)。
这本书不好看,六分之五都很无趣,人物很平面,情节很平淡,肤浅的我以为不会是这么有名的作者文字功底不怎么样吧,后来发现是,“这本书让人细思恐极之处正在于此,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功力差,而是在这个人人皆‘幸福’的新世界中,每个人就是如此的符号般的苍白,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的单调以至于根本没有机会发生冲突,作者只不过是对这个未来世界中的众生百态进行了真实的白描。”的确,一个没有思想的世界,人怎么能鲜活的起来呢。终于,一切在书的最后六分之一有了转机,让这本书十分难读又十分难得,作者在像我们展示“美丽新世界”恐怖病态的同时,还描绘了某些层面上让人难以辩驳的合理性。我一开始否认美丽新世界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其实根本就没有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应该拥有选择的权利,而我连选择都没有,何来自由呢,而我连自由都没有,又何来幸福呢,然后出现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钢材,你造不了小汽车;没有社会动荡,你创造不了悲剧。现在,世界稳定,人民幸福。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决不会想要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富足、安全。他们不会生病,不害怕死亡。他们对激情和衰老一无所知。没有父亲、母亲的烦恼事,没有妻子、孩子或爱人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他们接受这样的条件设置,他们的行为举止不得不按照设置来。如果有问题,有嗦麻帮忙。野蛮人先生,你却以自由的名义把嗦麻扔出窗外。自由!”
简单的快乐,或许就是喜好甜食的人不开心时的一块奶油蛋糕,这样的快乐也是快乐,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能分分秒秒的永远在吃奶油蛋糕,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不能永恒的活在这样简单快乐之中呢?我思考,就像科学实验一样,生活中的一切其实都需要对照组,有了对比,才激发了人们的是非观,人们才得以分辨苦与甜,悲痛与幸福。一开始,我一直把这一点当作这本美丽新世界里非常自相矛盾的一点,就是,假如不知道痛苦是什么,人们是如何知道幸福是什么的呢,既然人人生来幸福,为什么政府还要发放精神安慰剂呢?经过思考我觉得原因是,这种幸福其实太脆弱了,需要非常小心翼翼地维护,一旦有一丝不快就需要立即服用索麻,所以其实即使在美丽新世界里,人们仍然是感到痛苦的,只不过他们的痛苦也是脆弱的,不给你窥探的缝隙,剥夺了深究的自由,他们拥有的,是最肤浅的苦与乐。
“实际上,”穆斯塔法·蒙德说,“你在争取苦难的权利。”
不落俗套的是,作者没有留给我们说“这本书不过就是在写人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这种话的机会,这使我更加佩服作者,文章点明了这一点,作文www.yuananren.com因此将读者的思考推向了更深。我不禁又开始与自己辩论,为什么拥有可以选择苦难的权利如此重要呢?我们常挂在口边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失败是成功之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像获得快乐就必须接受痛苦,并且痛苦越大,一旦你克服了,获得的快乐也就越多。我想这也是我们说的成就感,难题越难,能完成的人越少,就会给你带来越大的成就,但也对你的实力要求越高,而你使自己变得有实力的这个过程也就越痛苦。那么我可以说,痛苦是快乐的前提么?我回答不了自己,妈妈也回答不了我,但我们想以经验来看大概是如此吧。
“不用说还有衰老、丑陋和性无能的权利,要求生梅毒、得癌症的权利,食物匮乏的权利,令人讨厌的权利,为明天担惊受怕的权利,感染伤寒的权利,遭受种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折磨的权利。”他们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我也沉默了,但是我又努力想出了一些东西,我认为虽然这些痛苦显而易见的不是好东西,但是我们之所以知道它不好,不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得以定义什么是“不痛苦”嘛,我们才明白应该追求的是那些“不痛苦”的美好的东西。被痛苦折磨的权利,是使美好的事物有意义的前提,那么我们每天挂在嘴边的“意义”究竟又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论点,我和曦曦在凌晨两点,最终讨论到了,为什么人要存在的地步。悲伤也好,幸福也好,意义也好,一切感受是由人产生的,那么如果没有人呢?人类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和谐,一切的根本也都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究竟为什么要有人呢?两点十分,我决定睡觉。醒来后妈妈跟我说,思考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看,“意义”又出现了),人就是存在,所以我需要将思考建立在目前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的客观事实之上。
也许经过这折磨的一个月,当我终于可以把这本书关上之后,关于这一切的思考就停止了,以后某天忽然翻开这篇读后感,连我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真是莫名其妙,但我想这也是一种美妙吧。
也许就像歌里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生活就在这里,我们还是始终要让生活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