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笑来和他写的《财富自由之路》,我最开始的印象是——一个搞比特币发财的,又写了本书再次割韭菜。
鉴于这本书的名字也充满了割韭菜的味道,所以我一直只是“听说”但不看。
前些天偶尔去图书馆翻到这本书,忍不住还是冲着“财富自由”四个字,本着一窥究竟的想法借来看了。
结论如题,开卷有益。这是本被名字耽误的书。当然,这名字起的并不差,书的销量也不差(如上面图)。
如果你或者我因为书名而随意错过一本书,是自己的损失。(8.7已经是很高的评分了。)
这让我想到逻辑思维和后来的得到APP。这APP也被称为贩卖焦虑的玩意,利用和放大知识焦虑来牟利。我在逻辑思维刚出来的时候听过,后来因为“贩卖焦虑”和其他因素没听了。今年又听了很多这个节目,感觉也还不错。
以上的小总结就是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东西,保持好奇心很重要。当你随便否定一个未知的东西的时候,只是给自己关上一扇窗罢了。对世界没啥损失,对自己是个损失。
言归正传说说《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我感觉这是本“劝学”或者“我劝你上进”。
什么叫财富自由,老百科定义是你可以靠资本收益维持生活,不需要天天工作。
本书升级了这个概念,改为:财富自由即时间自由,不需要出卖时间来维持生活。同时财富自由即时间自由它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爆发的起点。当你不用每天为了口粮殚精竭虑,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可以折腾其他玩意,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我对李笑来和这本书的误解也被打消了。原来他最开始发家是靠写书,至少他是这么写的。而不是靠炒币发家,然后忽悠大家一起炒币。你看,不去深入理解,就会犯下很可笑的错误。“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这一系列讲了人赚钱的三条路——贩卖时间、一份时间卖多次、买他人时间。贩卖时间赚钱就是大家常见的打工之类的。这里最有价值的观点就是:你好好工作,在工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业绩表现等。这样即是为老板打工,也是为自己打工,是贩卖时间赚钱的最优解。
磨洋工是最差解也是很多人的选择,看起来同样收入减少工作时间是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收入,但长远看毫无益处。一分时间卖多次,类似于写书,作文www.yuananren.com或者其他内容创作。相对立的就是服务业,或者打工。单位时间只能服务一个客户,赚一次的钱,天花板看得见。摄影行业里面,搞自媒体、培训、出书的,是一分时间卖多次。搞拍照赚钱的,是服务业。但前者一定比后者赚钱吗,这可不好说。前者有赚大钱的可能,但马太效应一样明显。后者想赚大钱难,但达到中等小康水平容易。
买他人时间赚钱是类似于开公司,买员工时间,是高级的商业模式。这个不消多说,全球阔佬排行榜,几乎都是知名公司老板。即使是个小老板雇佣几个人,基本也够滋润。这里的前提是,你找到一门生意,能持续赚钱。
即便是服务业,能有足够订单量,那么也可以“买他人时间赚钱”,不见得比“一分时间卖多次”低端。对于小民来说,足够吃了。书名虽是财富自由,但直到下半部分才讲到理财投资相关概念。我多少也看了一些理财方面的东西,挑一些书里提到,也算是“共识”的东西说一说。
时间越短,波动越大;时间周期越长,波动越小。没人能预测谷歌下一分钟的股价涨跌,但长期看大概率是涨的。都想“高抛低吸”,但啥时候是顶、啥时候是底无人知道,越是炒短线波动越大、越不规律。因此“低买高卖”,玩择时的后果经常就是“追涨杀跌”。很多做价值投资基金大佬和本文阐述的观点基本一致。花大量时间前期调研,选择长远发展前景好的公司,然后买入、持有,不“择时”。啥时候卖?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才考虑卖。
“你以为的顶不是顶,你以为的底也不是底,都在半山腰。”
以上是我理解的大意,跟原著会有点出入,具体还是要见原作。再回头说下这本书,和逻辑思维一样。属于“屠龙之术”,但只能点拨你。投资理财也是屠龙术。即便你能干过巴菲特,每年拿到30%的收益,给你一万或者10万的本金,也要很多年才能屌丝翻身。而“很多年”是很多人等不及或者等不起的。所以我的一贯观点是这些玩意大概学学就好了。最质朴有用的投资理念无非是你花时间选几个靠谱的基金、股票,定投,长期持有,和时间做朋友,等待“复利”发威罢了。
很多人一年到头都攒不下几个钱,投资水平再牛也没用。对于两手空空的人来说,开源更重要。听李笑来的话好好工作;有空折腾点小生意、搞搞自媒体啥的,都比研究理财好。
年轻人工资涨涨、副业搞搞,收入翻倍很容易(也是因为起点低)。靠理财收入翻倍,要么熬时间,要么梭哈,对韭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