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杂谈》读后感600字

《世界文学名著杂谈》作者矛盾,在1980年的出版序中,矛盾先生简单地做了一些介绍。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竞相出版外国古典文学名著,矛盾先生应书店和杂志社之约撰写了介绍外国名作家及其作品的文章,是通俗的介绍性小书,对象是青少年读者,书名《汉译西洋文学名著》。后矛盾先生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这些内容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取名《世界文学名著讲话》。这两本书解放后没有再重印。后百花文艺出版社把这两本书合二为一,适量删减,于1980年8月出版,题名《世界文学名著杂谈》。

《世界文学名著杂谈》.jpg

80年代此书再版,正是文化饥渴时期,人们把阅读外国名著当成一种时髦的、前卫的、有进取心的时尚。现在2020年,40年后再读这本书,感觉文字的久远超越了时代的变迁。例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经的译作书名为《波华荔夫人传》,雨果的《悲惨世界》曾译作书名为《衰史》或《孤星泪》,《巴黎圣母院》曾译作书名为《活冤孽》,萨克雷的《名利场》曾经的译作书名《浮华世界》,狄更斯的《奥利弗·崔斯特》或者《雾都孤儿》曾经的译作《贼史》。书籍的译名尚且有如此大的差距,译书的内容的差异性就更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可以说是书写于上世纪30和40年代,感觉矛盾先生的三观很正,点评基本到位,语言真的通俗易懂,有时还诙谐幽默,对当时的靠教师点评、报刊杂志登载、查阅资料的求知青少年来说,已是应付有余。

当然,也可以看出矛盾先生为了书写此书所花费的功夫,在当时没有电脑存在的情况下,能把作家的生平、作品的基本简介、各类译本的差异都尽量罗列清楚,实不愧为有心之人,严谨的学术态度令人尊敬。

这本书值得读者珍藏!

1:《我想要两颗西柚》读后感1000字

2:《我的笔名》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