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信条的理解,比原则还要神圣,就是可以用生命去捍卫的,原则呢?倒不用以死相逼,违反原则,也只是对自己道义上的谴责吧。松浦太郎是个读书人,是个知识分子,有句话这么评价知识分子,“负心多是读书人,仗义总是屠狗辈”,虽然有些片面,但从普通人口中讲出来还是蛮过瘾,读书有啥用,给自己设那么多框框,扭扭咧咧,犹豫不决,信条啊,原则啊,整理那么多出来,能随时都做到吗?能适用每一段人生吗?
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是圆的,世界还是互联网的,所以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变化是永恒的。那作为书店老板的松浦太郎,为什么会总结出100条人生信条,外加100条工作原则呢?这背后,就是给自己画了一条准线,时刻提醒多变的自己,你突然遇见这种状况,有一个大方向是可以勇敢向前的,不同的问题都可以做归纳,做分类,在大方向上做出最优的判断,而不是盲目地去解决问题,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更无知,幸运不会随时都站在我们这边,反而命运之神会将我们戏弄。所以,信条和原则,唯有一个目的,就是养成我们的行动习惯,在成功经验的带领下,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我摘录了很多,还是有些启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主要是些失败教训,想让自己下半生过得更从容一些。挑其中三条关于与人相处的道理,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注意,是无论,这要求就很高。看到这样一个信条,第一反应就想到了自己有个恶臭的坏习惯,就是上完厕所不喜欢冲水,当然是在公共卫生间。我分析一下原因,一是懒癌,拍拍屁股走人,多潇洒啊;二是洁癖,厕所本来就脏,不想多停留一刻,谁还愿意花时间去触碰很多人去按过的按钮呢?现在回想,如果我打开厕所隔间门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一堆翔,心情就可见一斑了。这日本作家其实是诠释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下一个人,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二、不问年龄,所遇者皆是我师
还是老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升级版,叫“谁与我同行,皆可为我师”,这叫谦逊,也是睿智。最近因为工作的事情,和一个女人有些交恶,我自以为脾气还好,不易动怒,尤其是在工作上,绝不给自己树敌,哪怕三观不合,做不了朋友,大家相安无事就好。可是这女人,总让我觉得不爽,尤其是那种装B范儿,沟通起来总把自己当旗帜一样,架高在你头上,加上对自己审美水平的过度自信,让我十分反感。导致我也有点失去理智,不知不觉地在工作上针锋相对。作文www.yuananren.com结果呢,我主动退出项目,大家眼不见心不烦。最近一次见面,我还习惯性的老好人状态,客气地和她打招呼,她也是视而不见。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幼稚,我不喜欢她还是意见不合,在我人生中和我不同调的女人也有一些,为啥偏偏对她如此厌恶呢?是因为我们之间有利益纠葛。我把利益看淡些,把感觉看重点,这关系不就缓和了吗?再平静下来,这事儿也不是在教会我,在强化我之前“不树敌”的观点吗?感谢遇见,让我对未曾遇见的对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模型。
三、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请先学会付出
付出精神,给我洗脑最多的是我原来所在公司的一个销售负责人,后来直到现在,我成功被她带入这个付出的境界。原来做建材销售,她负责的直营销售团队加入了一个活动联盟,自从成为联盟的一员之后,每次向我汇报工作,都会提及这个联盟的组织精神,很简单也很坚定:付出。她给我讲了很多发生在这个联盟,无论是富翁老板还是普通员工,都做了很多的个人牺牲,来换取集体的利益,达成一致的成功。其你想一个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你是先工作,还是先领工资?你的先付出,不会浪费,总会有人看到,哪怕所有人都没注意到你,付出总会有结果,即使是给自己的成长一个交代,也不会得不偿失。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不会有太多机会卓尔不群,唯一能让自己出类拔萃的方法,就是付出,外加一些属性,比如快准狠,就能在职场上、商场上、乃至生活中,获取先机,拔得头筹。
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做个好人,但不是做个傻子。生活的规则可以少一些,但随心所欲就万万不可了。给人生以信条,总好过,给人生打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