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怀归》读后感2000字

关注社会是重要的吗?

诚然,专家学者们从来不会去否认关注社会的重要性。他们身体力行的充当“神使”,尽力的去探索与描绘社会,暗暗祈祷着某种拯救的降临——“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和保护”。但对大时代漩涡的普通民众而言,关注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时至今日,在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的双管齐下中,无历史的市民小说正在批量生产,模糊了时代性的信息成了不便言说的秘密。某个永恒的三十年代上海滩,正在和新上海融为一体。而大放异彩的历史终结论,也以无可置疑的态度统摄着国内对未来预期——现代世界的社会大厦已然建成,后人只需修修补补即可。

某种意义上,三和大神无疑是普通民众之中适应这个大时代的佼佼者。

三和青年不是从古至今就有的所谓“懒汉”群体,三和青年的问题根植于后改革开放的中国问题,他们是特殊却又不特殊的劳动者群体。为什么说他们特殊?因为他们是大时代方方面面问题的注脚,他们到达三和乃至融入三和的缘由各不相同——猖獗的个人信息泄露和严格身份证制度催生了“业务青年”和“受害青年”,农民工的候鸟化产生了“三和小鬼”和“三和酒鬼”,匮乏冷峻的底层精神生活塑造了“傲慢哥”和“眼镜哥”。为什么说他们他们不特殊?因为三和青年的生产依赖于完善的国内市场和便利的物流产业,而深圳经济的高速建设需要有人承担众多的“低端”就业岗位。这也正如书中表述的一样:“三和青年每个月的收入大约只有1200元,比22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还要整整少1000元。在深圳生活过的人都知道,22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本无法保证生活质量,更不要提月收入水平处于1200元的三和青年们了。”

《岂不怀归》.jpg

“试想,如果在一个物质紧缺的时代,三和青年不可能在大城市中获得成本低廉且足以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物质充沛是前提,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则从两个方面给他们提供了“活路”:一是三和青年从事的日结工作很多来自物流行业,物流行业需要大量临时工,而三和青年恰恰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二是只有在物流发达、成本较低的时代,三和青年所需要的各类低价产品才能够被配送过来,否则仅仅是物流成本,他们都难以承受。”

作者竭尽全力白描了三和大神的日常生活:15块钱一晚臭气熏天伴随臭虫的床位,“海新大酒店”的冰冷地板,5块钱的不怎么卫生挂逼面,1块钱的廉价挂逼水,典当购买旧衣物的“有衣裤”,稍稍奢侈的散装烟和啤酒,乃至每个三和青年多少都有的赌博和网游爱好,当然还有没提到又语焉不详的性。

但是这一切的叙述带来了什么呢?搬弄理论的学者津津乐道于教育作为三和大神的最终拯救途径,看似苦心积虑把教育视为改善三和青年的光明大道,然而事实上却又自带某种市民作风的傲慢。正如这位读友评价的一样——“占据客观视角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调查者没有对调查对象产生情感迁移,但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蔑视就在字里行间(“他们就幻想着……”),难以掩饰。这是最让我愤怒的地方。作者瞧不起调查对象,必然会忽视调查对象对痛苦的忍受。而读者若看不到这一点就不会产生理解。”

不能不想起保罗·威利斯指出的,知识总是带有偏见,充满着阶级意涵,工人阶级在争取知识和克服不利条件过程中合法化了整个阶级结构。学校不仅仅是教育工具,更是文化生产和洞察的领地。《学做工》里面赤裸裸的揭示了这层“拯救”的纱幕:

“存在着一个常见的教育误区,即教育可以创造机会,向上流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文凭提供了成功的良机。作文www.yuananren.com一部分对教育持有社会民主观念的人甚至认为,由教育的向上推动力所创造的所有这些机会的综合,实际上改变了工人阶级面对的各种可能性,并构成了对阶级结构本身的挑战”

“事实上,毫无疑问的是,唯有经济增长才能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支队工人阶级中的少数人开放。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本质就在于,各阶级已经结构化并长期存在,即使是相对较高的个体流动比率,对于工人阶级的存在或者地位也毫无影响。工人阶级获得再多的文凭,也不能开创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也不能说服企业家和雇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即使他们有能力这样做。”

面对三和大神的事实教育困境,文痞们总会动点歪脑筋。

“说到底,为什么不就这样呢?”结构功能论者大概不会担心上述絮絮叨叨的言论,而是完全采取某种自由放任的政策——“既然三和大神群体无法通过教育根绝,他们的群体依靠日结工作过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帮他们一把?”“三和大神想要,乐意要日结的城市工作,我们也需要有人给城市提供日结服务,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又或是某些兢兢业业于乡村建设的社科学者所想,通过户籍政策和城市治理,把三和大神从城市里面赶回农村与小镇去,再透过乡土情节把他们塑造乡贤政治的打手以及的小土地私产的无情拥护者,圈禁在日趋空心化的乡村补充人口和劳动力。

三和大神可能不存在一条明显可见的群体出路,即使是在行政权力清退了现有的三和大神群体。不难想象还会在某处死灰复燃,城市管理者和三和大神绕着城市的边边角角进行打游击式的往复运动。三和大神的问题不仅仅是新自由主义下市场经济的问题,也不仅是经济结构的问题,或者更多是某些更深层次领域的问题。

或许许我们真的又到了需要重新发现历史的时刻。换句话说,历史绝非已经走入了终结,人道和共情的现代社会远远不是历史的最终目的。显然易见的,历史的重复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的上升融合,三和大神这朵小小乌云正令人不安的停留在在建成的社会大厦上。

最后还是提一个问题,三和大神群体,为什么会明显缺少女性呢?是女性在劳动工作更能忍耐,抑或是某种父权主义仍然渗透到了这如此缺乏文化的群体之中呢?

《《岂不怀归》读后感2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琥珀》读后感400字

2:《最后与最初的人》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