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工》读后感3000字

为什么比起真相,人们总是更相信谣言?《送奶工》是一本很难啃的小说,因为书里面有太多的政治隐喻,不了解欧洲历史文化的人看完之后或许会有一种一知半解的感觉,比如我。

但这不重要,即便看不懂书里的隐喻和政治元素,但它依旧能让我们懂得很多,最重要的是,它会解答一个困扰我们很多人的问题:没有肢体冲突,没有赤裸裸的语言侮辱,就不构成侵犯了吗?或许很多人都有过类似小说里主人公的遭遇,明明没有肢体冲突,但事实上确实受到了威胁,然而当你向别人倾诉的时侯,却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是你太敏感了。

小说会把现实放大,因此主角“我”遭遇的一切比现实更加疯狂:被“送奶工”跟踪之后,主角被舆论和谣言推向了更黑暗的深渊。

01、小说主角是个18岁的女孩,喜欢走路看书。

她和“送奶工”的相遇正是在一次她在路上看书的时候。“送奶工”不是一个名字,甚至都不是他的真正职业,而只是一个代号,小说里的人物都没有名字,都用关系或职业来代指,大姐,大姐夫,三姐夫,真送奶工,妈。这种匿名的形式正好呼应了谣言的传播形式。

第一次遇见时,送奶工邀请主角上车看书,主角拒绝了,以为这就是这场相遇的终结。直到第二次、第三次遇见送奶工之后,主角才逐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送奶工每次都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主角身边,并平静地宣布他对主角的行踪了如指掌,他知道关于主角的一切。甚至他威胁主角,会杀了她的准男友。这就是送奶工对主角做的一切,他全程没有碰过主角,一个手指也没有,一次也没有,他也没有对主角说过任何下流或讥讽或直接刺激主角的话。但站在主角的角度,她感觉恐惧,“脖子后面的汗毛每时每刻都竖着——等待,预测,害怕得要命”。

这就是主角的感受,送奶工没有对她造成肢体上的伤害。但没有肢体冲突,就不构成侵犯了吗?

《送奶工》.jpg

02、神秘的送奶工让主角活在恐惧当中,筋疲力尽。但她受到的威胁不仅来自送奶工。

主角身边的人得知了送奶工的存在,谣言由此产生,人们疯传着主角和送奶工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私情,有人猜测主角已经是送奶工的人了,即便当下不是,不久之后她也肯定会成为送奶工的人。

主角和送奶工的丑闻朝着不可理喻、肆无忌惮的方向发展,谣言变得越来越疯狂,主角的家人也对此做出了各种反应。

“妈来指责我,来规劝我,来命令我别再继续做那种女人。别给小妹树立坏榜样。”

“大姐一个劲儿地劝我行为检点,别和什么男人都搞在一起。”

或许有人觉得家人的这种反应很荒诞,可这并非是夸张。在每一次侵犯发生之后,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陈词滥调都不会缺席。主角开始时会试图解释,但逐渐她发现,语言总是会被曲解、被捏造、被夸大,她仅有的话语权在面对闲言碎语时甚至会遭到剥夺。所以主角只能沉默,不肯定也不否认。

但谣言并不会因此消失,书里面让主角困惑的是,为什么驱散谣言的责任要落在她的头上?人们一直在试探她、询问她,似乎想要知道真相,但结果他们都不在乎真相,都不承认真相。人们不想从她这里得到真相,他们想要的是对流言蜚语的确认。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也不愿意相信主角的解释呢?因为在大家的逻辑里面,每件事情都必须涉及肢体,都必须逻辑上讲得通才能被理解。送奶工没有碰主角一根手指头,怎么会侵犯到主角呢?

如果事情不涉及侵犯,不涉及肢体,那就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是公众承认的逻辑,在他们的逻辑当中,拎着炸弹在街上走被视为是正常的,而走路看书则被视为是出格的,主角无疑是人们眼中的“出格者”。

于是在送奶工的威胁之外,主角还要承受来自公众来自谣言的威胁。来去无影的送奶工和肆无忌惮的谣言,像是两张大网,将主角笼罩在黑暗当中,主角没有任何向外突围的办法,她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03、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无疑想要证明一点,哪怕没有肢体冲突,但侵犯就是侵犯,所有侵犯都会给受害者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这些影响或许在常人眼里荒谬又可笑,但却是受害者一生都无法忘记的噩梦。

小说中的主角在经历过送奶工和谣言的双重折磨之后,生活有了很多改变,她不再走在路上看书,和准男友在酒吧时总会环顾四周,担心送奶工也在。她的生活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

高分美剧《难以置信》当中有一段话和主角的遭遇有着催泪的共鸣。在遭遇侵犯之后,受害者在法庭上质问:我做了什么让你选择我?我很怕再遇到这种事,所以我不敢给草坪浇水了,我不敢在窗边看书了。

那些遭到侵犯的人不敢再养成任何习惯,因为他们担心固定的习惯会吸引罪犯来攻击他们。受害者有罪论有一个很可笑的观点:为什么罪犯不选择别人而偏偏选择你?你得反思你自己。

但其实最有资格问出这个问题的,是受害者自己,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受到侵犯的会是自己?如果按照受害者有罪论的逻辑,我们同样可以反问,看到受害者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加害者选择了侵犯?所有会有人说,侵犯的发生从来不是因为受害者做了什么,而是加害者想做什么。

04、小说里主角与谣言以及送奶工的战斗并非是孤军作战,还有人愿意相信她的话,即便很少,一个是她童年的伙伴,一个是她的三姐夫。

三姐夫对女性有着该有的尊重,因此他的很多观点都体现了对女性的关怀。比如书里面提到了一个罪名是“四分之一强奸”,在这个地区,有完整强奸、四分之三强奸、半强奸和四分之一强奸之分。人们认为这种分类比“强奸”和“没强奸”来的好。

但三姐夫对主角说,“强奸就是强奸,它可以是眼睛周围的淤青,是抵住胸口的枪,是男性故意朝着女性使出的手、拳头、武器和脚。”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侵犯就是侵犯”的呼应,侵犯可以以各种方式呈现,肢体上的侵犯并不比没有肢体接触的侵犯更可恶。或者应该说,肢体上的侵犯和没有肢体接触的侵犯一样可恶。之前我曾见过一个标题,“比校园暴力更可怕的是网络暴力”,这个标题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同样是屎,非要比比谁更臭。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暴力就是暴力,所有的暴力一样可耻可恶。正如所有的侵犯也都可耻可恶一样。没有肢体冲突并不代表什么都没发生,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是受害者,而不是沸反盈天的谣言。

《《送奶工》读后感3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打破墨菲定律》读后感2000字

2:《弹弓神警3》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