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里》读后感1500字

读《回归故里》的过程如同第一次读《掩饰》一样激动颤栗,《掩饰》的作者在是在美国社会作为日裔和同性恋的双重身份,《回归故里》的作者是在法国社会里作为工人阶级和同性恋的双重身份。这两部作品都可以看做作者对自己大半人生的回顾,毫无保留地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从民权或社会学的角度剖析社会与政治问题。在我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回归故里》是《掩饰》的映射,有作者经历可做参照的坐标(两位作者都是从底层进入了学术),也有互为补充的问题解答——为何同性恋在自觉地构建一种隐匿的双重身份:是矫正、冒充和掩饰的历史;或者是性规则和它所规定的等级(这一等级日复一日地生产着心理机制和主体化方式)在起着狡猾而有效的作用。或许每个性少数人群都有焦虑围困的时刻,在青少年时期掩饰自己,终其一生来寻找群体或者理论的支持来解释自己。

《回归故里》.jpg

对这本书另外一个感兴趣的原因是作者写了《米歇尔·福柯传》。对于福柯,我想先从与他相关的作品阅读起,先熟悉他的理论、他给带来的影响,以及他被人提及并使用的概念。借用这本作者理解了他父亲的段落,我想了解福柯“他生在何时、何地。也就是说,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区域,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他和世界的关系。”再来阅读福柯的原著,应该更能体会他的理论。

这本书有一个和加缪的《局外人》类似的故事开头:“多年以来,它于我而言仅仅是一个地名。”回乡参加生疏已久的父亲的葬礼,再次面对刻意疏离的故乡人事,在这一趟久违的回归之旅,作者开始反思为何自己写过跟多关于统治机制的作品,但从来没将社会统治作为主题,曾经着力研究人在屈从和主体化过程中产生的羞耻,但从来没有研究过社会压迫带来的羞耻感。而得出了一个被长久回避的问题:离开故乡、与家庭决裂一方面是自己同性恋取向而必须的反叛,深埋其下的原因是:脱离这个家庭低下的阶级。在对家庭中每位成员进行历史性回顾之后,有了一个可接受的答案:“我确信父亲所生活的环境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这种负担会让生活其中的人受到极大的精神伤害。父亲的一生,包括他的性格,他主体化的方式,都受到他所生活的时间和地点的双重决定,这些不利环境持续的越久,它们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它影响越大,就越难以被改变”“事实上,我遗憾自己任凭这个暴力的世界击败自己,就像它曾击败父亲一样”。

在这本寻找平衡和反思的书中,作者回顾年少时目睹的家庭成员的底层生活、工人阶级政治倾向的改变、人们对于性少数群体的侮辱打击,作文www.yuananren.com做出反思都有些无可挽回的哀伤。唯一闪光的是少年时对一个不同阶级男孩的爱慕,虽然也会回顾这段短暂关系中的阶级性“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行为和反应展现出来的阶级性,无非就是社会结构和阶层现实化的结果。友谊也不能很成功地逃脱历史的负担:一对朋友,就是两段社会史试图共存的过程,有时在一段关系的发展中,即使它很短,也是阶级“习惯”的惰性作用下两个阶级之间的相互伤害。

即使他们对彼此的态度和话语并不具有很强攻击性,也没有故意要伤害对方,上述事实依然成立。”这段短暂的关系也长远地改变了他“仍然是那个在只在高中短暂交往过的男孩赋予我对阅读的兴趣,改变了我与文字的关系,这种对于文学与艺术的热爱一开始只是闹着玩儿,后来则变得越来越真实了。从根本上讲,试图探索一切的热情和渴望最为重要,具体的内容会随之而来。”我会倾向于这个故事有着浪漫化的虚构。智识、趣味对优等阶级是一条坦途,对没有更多资源的普通人可能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但在生命历程的早晚,我们应该期待怀抱着希望(但并不必然的)自己或者他人愿意去分享,共同前往那些已经存在的道路。

《《回归故里》读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春尽江南》读后感600字

2:《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