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读后感600字

叶维廉是后五四时代的学人,类似的还有夏志清、余英时等,其共同特点是20-30年代出生,中学西学俱佳,半生负笈海外,没有听命遵命的负担,也少了跨界政学所带来的拖累,学术上成就较大。

《中国诗学》.jpg

这本诗学,是我今年一大发现,其论述中外、古今之诗歌,一语中的,让人茅塞顿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固然不错,钱穆的《谈诗》也深入浅出,受益匪浅,但终究都有雾里看花的玄虚。叶维廉不同,他受过严格的西学训练,论述系统,绝不随意生发,有框架,有分析,有比较。比如他谈中国古诗,紧紧抓住中国古诗的文字特点,如,无人称代词、无时态变化、无动词也可成句,遂能摈弃主观介入而成就以物观物、超越时空的寂空境界。他指出,文言文自有“以语造境”之功能,而意境犹在文字之外。他还点出中国古诗的“蒙太奇”特点,即将单个的瞬间一一收摄,从而构成诗境……对于西洋诗,他道出其“叙事性”的传统,诗中,诗人的感发跃然纸上,而在意境上落力不如中国古诗。

近世以来,西洋诗人开始借鉴中国古诗的“意境”(如庞德),但刻意消驰文字的述义功能,制造出“隔离”与“幽晦”,需要读者费心参与解读……对于中国新诗,他认为,在现今世,川流不息的现实涌动所带来的无穷动态(包括世象的陆离与人心的焦灼),古诗已然难以统括,新诗只要不陷入重“语境”而轻“意境”的话,可以克服古诗单一瞬间的局限,白话文如果应用得当,一样可以像古诗一般地造境。他举了两个白话文造境的例子来说明意境的高下:“我在炸弹上吃早饭”和“当全部黑暗俯下身来搜索一盏灯”。两相比较,高下自现。可以说,这是一本蛋白质极其丰厚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

《《中国诗学》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浮世草子》读后感300字

2:《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