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书中有美女和黄金,为什么你没有?因为你还没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有人说“读书只为消遣,为什么要学阅读方法?”的确,如果仅仅是消遣,似乎真不太用学。
但是,如果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还是需要掌握一些方法的。就像看电影,有的人看电影纯为消遣,有的人可以写出不错的影评,高手甚至会绕到背后去解构电影。
多年以来,许多人对阅读存在误会,认为“读书谁不会啊?”
好吧,那请问所有会说话的人都能成为主持人或相声演员吗?事实上,没有经历过刻意练习的本能都称不上技能。我们天天吃饭,却不一定会成为美食家。
时代发展越来越快,未来越来越不确定,如何应对“不确定”?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阅读。当你真的沉浸到书籍的海洋中,就会发现书中不仅仅有黄金屋和颜如玉。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两位美国学者一起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吧。这本书被称为阅读类书籍中的圣经,多次位列全美畅销书榜首。最早于1940年出版,由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的莫提默·J·艾德勒撰写,后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尔斯·范多伦修订,于1970年再版,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这一版本。
如果将书中内容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我的表达方式是——带着问题去读书。作者把“主动的阅读”作为本书开篇的第一个重点。何为“主动”呢?就是带着目的去读书。比如拿出一本书,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作者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吗?”
“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我想通过这本书获得什么呢?”
不管是消遣、获取信息、自我提升,都是一种目的。比如看小说吧,多数人是为了消遣,但是在消遣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关注点也不同。去年电视剧《庆余年》大火,我找来原著。我当时的目的就是想知道故事的主要脉络,对于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毫不关心,所以我就按照我想知道的去读这本书。可能有的人会关注人物刻画,有的人会关注环境描写,那他就会侧重这些方面来看。
所以说,任何人看任何一本书,都有其关注点。带着关注点进到书中,事倍功半。接下来作者提出了本书的核心内容——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就是我们从小使用的方法,逐字逐句的阅读;检视阅读:是快速阅读的一种方法,让我们可以快速的了解一本书。作者介绍了一些具体技巧,比如,通过书名、目录、前言、标题等方面对书籍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章节来阅读,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然后左翻翻右翻翻,最后,再从头到尾快速看一遍。这样,便对一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
分析阅读:是一种系统的阅读方法,对一本书进行深入解构、研究。按照作者的原话讲,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书,是为了追求理解的。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一种阅读方式。圈出自己想要了解的主题,找出相关书籍,通过检视阅读的方法,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书籍,以分析阅读的方法深入研究。这种方式类似于你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一堆作者坐在你周围提出意见,最后由你自己裁定取舍。
除了读书方法,作者也对书籍进行了分类,教给大家不同类别的读书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了解一下。关于本书,就介绍到这,作文www.yuananren.com讲一下我自己的读书体会。首先,任何一本原著书(汇编书不在此列),表达的都是作者的观点。不管作者持有何种观点,我都不会批判。如果观点不同,我会想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观点,相比较选书而言,我更加关心作者。我会选择某一领域的权威作者的书籍来看。对于教授方法的实用性书籍,我会找出一系列同类书籍,通读后,挑选出四五本,根据书中传授方法,反复练习、总结,从而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大量阅读、勤于总结。任何好的方法都是基于阅读量之上的。我在“微信读书app”中的签名是“每天一本书,留下几行字”。几行字,称不上书评,可能算笔记、算感悟、算体会,不一定。但几行字有意义吗?有,这种读书方式虽然有点囫囵吞枣,但各位看官想过没有,囫囵吞枣虽然没有尝到枣的味道,身体却吸收了枣的营养。
对于有价值的书,则需深入阅读,比如本书。我们上学时都有过这种经历,同为一个老师的学生,成绩有好坏之分,毕业后的人生道路更是大相径庭。同理,共读一本书,每人的收获也不尽相同。
从书籍诞生以来,所有领域的精英人群都有阅读的习惯。现下更有许多优秀的职业读书人,比如梁文道、高晓松、窦文涛、樊登、罗振宇等等。
所以,要想改变人生,先从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