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世界读书日官媒推荐的一本书,读过之后方才明白其中缘由——里面人民战争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都相当符合主流思想。俄国军队内耗严重,各路将军不听指挥,最后是用游击战拖垮了法军。出身于贵族阶层的托尔斯泰和小说的主人公一样,逐渐放弃了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推动的。
托翁对外交官并不友好,在此书中“外交家”是个形容词,指那种圆滑、善于社交的人。在少年时代,娜塔莎称尼古拉是“外交家”,后来尼古拉成了一个虚荣、势利、善于钻营的人;而书中唯一的外交官比利宾却是一个接近小丑的人物,他热衷于在社交场合口吐金句,对战局的那种轻蔑态度似乎俄国的胜负与他无关。可以明显看出,托尔斯泰赞扬安德烈公爵、库图佐夫那样的军人,讨厌政治和外交。这让我想到了《八佰》中的一句台词,“一切战争都是政治”。
说回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多洛霍夫,跟我最像的人物是安德烈公爵。
先说多洛霍夫,他是一个带有自我毁灭气质的叛逆军官,不知道托翁是怀着怎样的意图塑造了这么一个矛盾的人物。他没有靠山、没有财产、没有父亲,白手起家却令上流社会都知晓他的大名(虽然并不是好的名声)。他赌博胡闹,无法无天,但对母亲十分孝顺、在战场上英勇无敌;他残忍凶恶,冷酷无情,但钟情于一无所有的索尼娅,只因她的高尚和纯洁。
多洛霍夫身上有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厌倦,他需要采取某种古怪的、大多是残忍的行动来摆脱他。他曾与罗斯托夫是好友,但得知索尼娅爱慕罗斯托夫,他便在赌场上进行报复,让这个公子哥输了四万三千卢布,之所以选择这个数目,是因为这是他和索尼娅的年龄总和43的一千倍。
多洛霍夫是那种人——把真诚纯粹的品质深藏心底,将冷酷无情当作自己的保护壳。“除了那些我喜欢的人外,我谁也不愿意认识;但是我为我所喜欢的人可以献出生命,而其余的人,如果他们当我的道儿,我就要把他们全都压扁。”这样的人,难道不令人心疼么?
安德烈公爵有很多地方都跟我很像。他无法隐藏自己的厌恶、他有很强的执行力、他有一些精神洁癖,他一辈子都一心一意地力求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他的好朋友皮埃尔在很多地方都跟他相反:他没有主见、意志薄弱、总是被身边有心机的人玩弄、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作文www.yuananren.com例如,他继承财产、他娶埃莲娜其实都是别人的意志。他是一个老好人,总想遂大家的愿,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他整天在想生命的意义、今后的打算,好不容易想通了,下定了决心,但没过多久就又回到原样,简直是一事无成。直到他被法军俘虏,生活来了个天翻地覆,他才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他再也不为那些宏大的问题而苦恼了,他开始有主见,在书的末尾甚至投入了新的革命暗流中……
最后还想说说一个神奇的人物——埃莲娜,她有着极强的Innerstrength,强到虽然她又蠢又放荡,但整个上流社会都觉得她是可爱的、聪明的、高尚的,她可怜的丈夫皮埃尔反而成了大家嘲笑打击的对象。她已婚,却在两个男人中纠结应该嫁给谁,她深信这像一个姑娘出嫁那样简单和自然,将上流社会迷得团团转。书中是这样写的:
“如果埃莱娜本人露出哪怕一点点犹豫、羞耻或保守秘密的痕迹,那么她的事情无疑就会失败;但她正好相反,天真地和满不在乎地对自己的亲密朋友讲外国亲王和要人都向她求婚,她爱这两个人,担心伤这两个人的心。”
彼得堡上流社会很少有人质疑一个有夫之妇嫁人的正确性,因为一旦这样做,“就暴露出自己生性愚蠢和不善于在上流社会生活的危险。”
埃莱娜的厚颜无耻可真是天赋异禀!托翁对人性的把握是多么精准!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些章节非常妙。比如P622鲍里斯娶朱丽的桥段,待嫁的朱丽附庸风雅,喜欢忧郁和文艺,鲍里斯就陪她谈论尘世的空虚,读伤感的诗句。结果订婚之后,“这对未婚夫妻再也不提那些把黑暗和忧郁抖落在他们身上的树木了,他们计划着如何布置彼得堡的豪宅。”这讽刺的水平堪比莫里哀!推荐托翁加入反矫小组!
值得写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但我就到此为止了!如果说看这本大部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真的很难回答。我收获的可能是两个月托翁陪伴的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