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台湾作家李黎《半生书缘》,副标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2020年第41本读物。三联书店2013年8月北京第1版,2019年11月北京第二版,258页,17.6万字。给五星评价。
这是一本依据作家访谈、交往写就的回忆录。
类似题材的回忆录多如牛毛,看的也多了去,但有好印象的几乎没有,倒是作家王安忆、博尔赫斯的访谈录,足足让我倒了胃口。估计这些聊天记录,是完全无修饰的那种,庸常而了无新意,与这两个作家如雷贯耳的大名极不相称,由此也让我对这二位作家大失所望。
而这次李黎写就的这几位,均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腕级人物,如茅盾,巴金,沈从文,丁玲,艾青,钱钟书,杨绛,另有报人范用,李子云,以及台湾作家殷海光,陈映真。整本书,读来异常感人,何也?我想作者之为文也,非为文也,其中实实在在的的倾注了她真挚的感情,而她与这些作家文人的交往,也是真情投入,用心去交流的。而那些访谈、交往的这些大腕也的确有真知灼见,特别是写茅盾、钱杨夫妇的篇章,字字句句有真情在,所以文字虽然普普通通,仍是感人肺腑。倒是后面几篇写范用、李子云陈映真的文章,虽然也是倾注了真情,也的确很不错,但终是感觉琐碎平淡了一些。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李黎采访的这七位巨匠:茅盾(浙江)、巴金(四川)沈从文(湖南)、丁玲(湖南)、艾青(浙江)、钱钟书(江苏)、杨绛(江苏),无一例外的都是江南人士。古称江南出才子,江南多才子,真的不虚也。网上有许多山东的老乡,抱怨高考不公平,殊不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作文www.yuananren.com山东人认为自己高考牛?但在江南才子眼里又算的了什么?请考察一下明朝开国取士的经历吧,先是全国一张卷,结果中进士的均为江南才子,江北居然无一人,后来不得已改为北卷、南卷和边卷。如果知道这些,保证今后不会再叽叽歪歪抱怨高考不公平了,与江南的灵秀才气相比,北国人脑子要慢一拍不止,这也是人生的无可奈何吧。
回头再谈这本书。说实话这些超级大腕中,茅盾、艾青的书,我没有怎么读过,这次倒是激起我的阅读意愿来了。曾经读过茅盾的几个短篇和散文,的确写的深沉大气,但是也有些高冷,不热闹,然后就错过了。诗人艾青,李黎称之为吹号者,很精辟,但感觉气势太过,有一种咄咄逼人的味道,自己就没有怎么读。看来,今后要仔细看看这二位的文章了。
这也是读好的回忆录的好处吧,李黎的回忆录激起了我对这些大腕的亲近和向往的情感和阅读的欲望。而不好的回忆录,让人基本上产生不了想法;而王安忆、博尔赫斯的回忆录,刚好相反,本来我想读一下这二位久负盛名的大腕的书来着,但是看了回忆录以后,就不想再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