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教导儿子,唯有脚踏实地践行,才能获得真知。
在瀚如烟海的历史中,“千古奇人”徐霞客,虽是一介布衣,却穷尽一生,用足迹丈量山川湖海,历人所未历之险、见人所未见之观,亲身涉险,考察长江源头,纠正古书典籍的错误记载之处。
徐霞客旅行30多年,3次遇强盗、4次断食绝粮、徒步行经21省、上百次出生入死……所历艰难险阻不一而足,仅为后世留下一部六十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本载述他生平旅行经历的地理名著,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千古奇书”,于后世而言,价值匪浅。
著名悬疑作家茶弦,以“游圣”徐霞客的历史记载为基础,结合《徐霞客游记》、明朝末年风云诡谲的朝堂争斗,创作出长篇历史悬疑小说《徐霞客山河异志》。作者以鲜活老练的笔调,辅以严谨的考证,还原了徐霞客一路行山踏水的所见所闻,写遍大明疆域的山河大地、风土人情,还将徐霞客放进明末的权谋争斗中,赋予其更为远大的历史使命。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徐霞客山河异志》这本小说里,作者借《鬼母揭钵图》、嘉定大佛这两个关键线索,将探险书生徐振之(号霞客)卷入以明朝太子朱常洛为核心的权谋争斗之中。而《鬼母揭钵图》、嘉定大佛这两个文化意象的呈现,也在无形中预示了徐振之与朱常洛两人迥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01、《鬼母揭钵图》的不传之秘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身负绝世武功的徐有勉,深夜闯入开国皇帝朱洪武的陵墓,盗走一卷陪葬的《鬼母揭钵图》,不久后却离奇身亡,只剩一具残尸被送回江阴老家。徐有勉膝下有三子,唯有次子徐振之,眉宇间有烟霞之气,继承其父衣钵。三年间,徐振之遍寻线索,却一无所得,无法破解父亲的死亡之谜。就在新婚之夜,一张神秘纸条的出现,让徐振之踏上了前往京城寻找真相的道路,一步步指引徐振之,找到父亲生前盗来的《鬼母揭钵图》,破解图中奥秘。
《鬼母揭钵图》,其实是取自《宝积经》里鬼子母的典故。鬼子母,梵音名诃梨帝母,是护法二十诸天之一。鬼子母的诞生,与一桩人间悲剧不无关系。为庆贺独觉佛出世,王舍城中举行宏大的庆祝盛会,参会者有500人之多。在前往王舍城途中,他们偶遇一位怀孕的女子,于是邀请女子一同赴会。没想到,女子在半路不慎流产,众人抛下她离去。愤怒的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
后来,她果然投生成为王舍城里一个药叉的女儿,名为诃利底。长大后,她嫁给鬼神王般若迦,生有五百鬼子。鬼子母自恃强力傍身,暴虐成性,天天捕食城中小儿。王舍城中失踪小儿越来越多,佛尊听闻后,规劝鬼子母无果,于是用琉璃钵罩住鬼子母最疼爱的小儿子宾伽罗。
鬼子母率领众妖魔赶来,眼见被困的斌伽罗痛苦地呼救,心急如焚,令众妖魔支起木架,企图利用绳索与横杆,将琉璃钵拉起。但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琉璃钵纹丝不动。鬼子母救子心切,只能向佛尊求饶。
佛尊劝诫道,你有500个孩子,丢失一个尚且如此难过,世人大多只有一两个孩子,你将他们的孩子夺走,他们岂不是心碎欲绝?鬼子母幡然醒悟,发誓永不再杀人夺子,甘愿皈依佛门,护佑世间小儿、救助产难,幼子宾伽罗才得以从琉璃钵下被放出。
西晋时期,鬼子母的故事开始传入中原。南北朝时期,鬼子母已被民间视为送子护儿大神,以香火供奉。等到宋代,作文www.yuananren.com鬼子母揭钵的故事逐渐成为佛教绘画领域常见的主要题材。《徐霞客山河异志》这本小说里,大明国宝藏身之所绘在一副《鬼母揭钵图》里,以“朱家儿郎朱家孙,有缘方登九五尊。寻分鬼母揭钵卷,再数训蒙千字文”四句诗引导后人前去寻获。
而之所以选取《鬼母揭钵图》作为藏宝线索,或许不仅仅有九宫易数上的考量。作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鬼子母夺人子、伤其命,犯下的罪行当真可用罄竹难书形容。天生强力,确实能够帮鬼子母复仇,但是,在困住宾伽罗的琉璃钵前却没有用武之地。力量,是鬼子母复仇的筹码,也是最后击溃她心理防线的一记绝杀。
与鬼子母相仿,小说里的太子朱常洛,在复杂的朝堂争斗中长大。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他的保命符,也是他的催命符。兄弟朱常洵和其母亲郑贵妃为夺权,使尽明枪暗箭,父亲万历皇帝偏爱小儿子,对他百般挑剔、无端怀疑。
长久以来的仇恨,让朱常洛变得偏执、城府极深,更加渴望得到皇位和权势。虽然在大家眼中,朱常洛外表温和有礼,行事大方得体,但内里心思缜密、无法相信任何人。他善于利用人心、人性,步步设局,引人入彀,将权谋、朝堂玩弄于鼓掌之间;即便是一起出生入死过的朋友,他也从未真正地信任过。
在小说结尾,朱常洛在争权夺利的道路上仍然没有丝毫回头的迹象。他将真心帮助他的徐振之视为不安因素;提防着一直辅佐他的忠心侍卫郭鲸、薛鳄。小说里,相面的说书先生庄糊涂曾经说,此人“眉断唇薄,一副短命相”。从历史上看,朱常洛的下场并不好,他所追求的权势最终断送了他的性命。
天大的仇恨都可以消解,唯独对权力的执迷,即便舍去性命,也无法消解。
02、嘉定大佛的前程往事
徐振之一番研究,在“寻分鬼母揭钵卷,再数训蒙千字文”的引导下,终于破解《鬼母揭钵图》里的机密。这副《鬼母揭钵图》将徐振之引向千里之遥的嘉定,那里地形地貌复杂,高山险峻、江水湍急,而且气候复杂,雷公岭一带频频电闪雷鸣。虽然旅途凶险,但徐振之一行人有惊无险,顺利找到了嘉定大佛。
嘉定大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根据《乐山县志》记载:“有沙门海通者,作大佛像”。当时开始修建这尊大佛像的人,正是嘉州凌云寺的僧人海通和尚。
凌云山上有座凌云寺,寺里住持法号海通。每逢洪汛时期,三江汇聚之地水流湍急,常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惨剧。海通不忍百姓受苦难,便发下宏愿,开凿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
海通和尚行遍天下,募集修建大佛的资金,历经千辛万苦,筹集一批银两与工匠,得以临江修建大佛。嘉州郡守听闻海通和尚筹集善款的事情,非但没有帮忙,反而前来索取贿赂,海通和尚断然拒绝。嘉州郡守仍不死心,屡次恫吓威胁,海通和尚狠心挖出一只眼睛,放在铜盘里,端到郡守面前:“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目睹海通和尚自剜一眼的行为,嘉州郡守幡然悔悟。
只可惜,佛像尚未完工,仅仅修到大佛肩膀处,海通和尚就圆寂了。随后,朝廷陆续出资修建,直到德宗贞元十九年,嘉定大佛才得以竣工。在《徐霞客山河异志》里,徐振之一行人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甩掉跟踪的对手,最终到达藏宝之地——嘉定大佛。恢弘壮观的佛像,海通和尚舍身渡人的事迹,令徐振之等人心生敬畏。
小说里徐振之的父亲徐有勉,其实就是一个与海通和尚类似的人物。徐家先祖蒙受皇恩,持神兵镇厄,护卫大明江山。徐有勉作为地脉领袖,身负绝世武功,精通堪舆风水之术。面对东厂提督“佛爷”陈矩提出盗图的请求,徐有勉从未推辞,以残躯独闯皇陵,最终因此丧命。
徐有勉本可以置身事外,毕竟时过境迁,先祖已逝,即便拒绝陈矩的请求,也无可厚非。但徐有勉仍然跛着一脚,孤身涉险,不惜身死也要护陈矩与王恭妃安全撤退。在追寻父亲死亡真相的道路上,徐振之一路走过父亲闯荡过的地方,完成父亲未竟之业,同样也继承了父亲舍生忘死的侠义之心。他甘愿帮助朱常洛,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道义。
在《徐霞客山河异志》里,说书人庄糊涂曾说,“写书编文老夫可绝不含糊。好故事要字斟句酌、耗费心血,岂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与其说这是为塑造庄糊涂写书严谨的人物特点,倒不如说是作者借人物之口传达的创作态度。
正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鬼母恃强复仇,虽然十恶不赦,但幡然悔悟后又能成为世人尊崇的护法神;倘若朱常洛汲汲于权力,不惜以牺牲朋友、亲人为代价,最终必将葬身于权力争斗之中。不同于一意孤行的朱常洛,徐振之在寻宝时逐渐重构起父亲的形象,从父亲走过的路、帮过的人、留下的字迹和神兵中,体悟到人生的真谛,成长为一个像父亲那样顶天立地的大人物。
作者将《鬼母揭钵图》、嘉定大佛作为破解藏宝之谜的关键线索,除却九宫易数上的考量,更多的或许是取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投射在两位主角的人生轨迹上,以预示人物未来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