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读后感3000字

满怀期待的翻开21次诺贝尔文学奖题名的传奇大师的佳作。但是,如果不看简介的话,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故事的前两章有点乱,不知多云,第3章以后才进入主题。为了配合本书的阅读,特地看了对应的影片。这部片子,阵容豪华,但味道仍有欠缺。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的野心很大,但是剪辑以及节奏没有把握好,以至于让观影者感觉故事衔接差强人意,留白也太矛盾和浅薄。

《第三人》书中,以一位警察——卡洛韦的视角,客观的对整件案件进行描述。其中,故事开头便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打击会在何时到来。我初次见到罗洛·马丁斯的时候,在我的秘密警察档案中记录了这样一条:“正常情况下是个快乐的傻瓜。酒喝得太多,也许会惹点小麻烦。每有女人从身边经过便会抬起眼来发表几句评论,但我的印象是他其实乐得清静。从来没有真正长大,或许这就是他那么崇拜莱姆的原因。”

书中总共有三位主角,马丁斯——一位默默无名的作家,稳重,谨慎;莱姆——黑市的犯罪者、是马丁斯最初崇拜的对象,卡洛韦——客观描述整件案件的警察。

美国西部文学作家——马丁斯接受莱姆的邀请,来到维也纳。书中的维也纳,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方,没有自主独立权,由四个国家的军队占领。二战结束之后,维也纳被苏联占领。后来苏联同意让英国,美国,法国进入维也纳,实行四国占领。知道1955年签署了奥地利国家条约,盟军才撤出维也纳,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马丁斯最初来到维也纳,是相信友谊、纯真的,他受朋友莱姆的邀请,来到维也纳,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崇拜的朋友——莱姆,出现一场意外而离世。马丁斯到达维也纳时,恰逢莱姆的葬礼。马丁决心留下调查出好友死亡的真相。随着调查的深入,内幕越加扑朔迷离,先是目击者的遇害,接着马丁自己发现被人跟踪,而且他查出哈里死的时候还有个第三人在场。于是,一切关键就在于找出这个神秘的“第三人”。这也是这篇小说命名的原因。

马丁斯无法接受这个崇拜二十年的偶像朋友,就这样离他而去,他以泪洗面,用酒精麻痹自己。直到警察卡洛韦找到马丁斯,请他到餐厅“喝一杯”,给马丁斯讲讲他这位崇拜对象的真实身份——一位城市黑市的交易者,赚的都是黑钱。

《第三人》.jpg

一直以来,马丁斯对于警察充满仇视,听到自己的朋友被警察所侮辱,他忍不住了,与警察卡洛韦打架,被卡洛韦的司机所制服。马丁斯来到维也纳,被作家克拉宾错认为知名作家德克萨斯,邀请他参加一场讲座,讲座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德克萨斯的忠实粉丝。当然,马丁斯最后参加完这场讲座,但毕竟不是本人参与,把文学讲座弄得一塌糊涂。

在维也纳,马丁斯接受了莱姆“生前”的妥善安排,莱姆的朋友对马丁斯进行接待,这一切的接待,仿佛莱姆还在世一样,事实也确是如此,莱姆其实是假装离世,目的是为了逃脱罪名,摆脱警察的注意。

邀请马丁斯来维也纳,目的正如警察卡洛韦所说的一样,是让马丁斯加入他们的犯罪团伙,在黑市上做生意。一开始的马丁斯,并没有发现莱姆是假装“离世”,他不相信自己崇拜的对象就这么离去,马丁斯本身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他怀疑莱姆有可能是被谋杀,马丁斯想为自己的朋友,去调查事件的真相,还莱姆一个“清白”。

马丁斯开始从目击整件案件的科赫泄露了秘密,遭到黑市团队的谋杀。而这个黑市团队幕后老板,就是莱姆,为自己制造出一场车祸,一场葬礼,为自己摆脱罪名。

马丁斯为调查整件事件的真相,把自己灌得大醉,趁着酒醉,把自己对于安娜的爱意,都向她表达出来。酒真的是一种神奇的液体:它可以通过消化道沁入你的灵魂,漫上你的心扉,在你的记忆上渐渐结成一层薄薄的纱。一层又一层的纱让你的回忆逐渐变得朦胧,最后被你藏进内心深处。也许只有偶然的一瞬,才能像针一样穿过层层阻碍,刺痛内心的柔软。在安娜房间时,却发现有人在跟踪他,那个人就是莱姆。

他带着被酒精点燃的肝火又喊了一遍:“回答啊,哑巴啦?”这回有回答了,一个被他吵醒了好觉的人怒气冲冲地拉开窗帘,顿时,一道灯光直直地泄到了窄窄的街道上,照亮了那个身影的面容——哈利莱姆。

在安娜被俄国人的士兵带走之后,警察卡洛韦对安娜展开营救,让马丁斯开始信任这位警察,把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都说出来。马丁斯已经确定莱姆还活着,他通过他们两个的中间人——库尔茨,邀请莱姆单独见面。

在摩天轮上,马丁斯终于见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崇拜的朋友,但这次的见面,马丁斯却感觉到莱姆再也不像以前那么令人崇拜。作文www.yuananren.com莱姆已经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位朋友,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自私自利的黑市盈利者,无视他人的生命,赚钱黑利益。莱姆所卖出的假药,已经坑害了很多儿童医院的儿童,他们服用了莱姆所卖出的假药,病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这时候,马丁斯意识到,自己以前臆想的莱姆可能就如今天的明星一样,只是看到了他让我们看到的一面。

自己没别人有身份总不如自己比别人有身份那样觉着舒服——这种可有可无的感觉令他心中有点小小的刺痛。所以,各路出名或者不出名的明星们,出门总是各种奇装掩饰自己的身份,实际上是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明星,想来除了明星,没有人会选择在机场室内的大厅,戴着看不出脸蛋的墨镜吧。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带着所谓的墨镜生活。

马丁斯在摩天轮上与莱姆的见面,让他肯定了莱姆不会改过自新,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警察,让警察来制止他的这一行为,让儿童们不继续受到假药的侵害。

马丁斯和警察卡洛韦合作,制定了逮捕莱姆的计划,先是马丁斯将莱姆诱骗出来,由警察动手,逮捕莱姆。但马丁斯与卡洛韦通电话,暴露了自己的逮捕计划,逮捕计划失败。莱姆逃到了一直藏身的下水道中,马丁斯和另外一位警察贝茨,一起到下水道搜寻莱姆的行踪。

在逮捕的计划当中,贝茨被莱姆所发出的子弹击中,英勇牺牲。马丁斯用手枪,向自己的老朋友莱姆开枪,莱姆被子弹击中,奄奄一息。在下水道中,莱姆躺着自己的老朋友马丁斯身旁,说着自己的遗言。警察卡洛韦也因此赶来,对这位犯下罪行的莱姆,拔出自己的手枪,结束了莱姆的生命。曾经彼此信任的兄弟直到地下水道中射向对方的子弹,马丁为何要执意的抓出这个第三人。这其中的过程也许就像书页写到的:成人的世界必须在复杂的情感中做出选择。

故事也就此结束,马丁斯却迎来了自己新一段的生活。就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这个故事,故事的内核在很大程度上愧对于传奇大师的威名,有可能是前期的宣传口号太响亮,期待值太高了。

1:《我不假装美好,我允许自己不开心》读后感2000字

2:《季羡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