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此战中他带领秦军突袭强行,连拔五城,斩首韩魏两军24万,俘虏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的材士步兵与魏国仅剩的一部分武卒也在此战中被一扫而空。韩国士兵号称装备了战国时期最强劲的弩,魏国武卒的战斗力也如前辈一般强悍,两国联军在伊阙一战中却为秦军贡献了24万颗头颅的军功,而这一切居然是在秦军兵力只及韩、魏两军一半的情况下发生的。白起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战场魔法来完成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
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赵(包括中山国,此时中山已臣属赵国,中山国军队属赵军战斗序列)、宋五国合纵攻秦,秦国被迫向韩魏两国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将向寿攻韩,取武始。当年年底,穰侯魏冉推举了此时尚名不见经传的左更白起替代向寿为将继续攻韩之役,并在次年年初攻克了韩国的新城。
伊阙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十四年,韩厘王三年,魏昭王三年,公元前293年),石窟开凿前的洛阳龙门。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龙门(河南洛阳市龙门,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立,南边门户)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可谓白起的成名之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24万),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国割地求和。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