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享受,你不能觉得读它是一种享受,那它对你就毫无用处。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说: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如果你看了我的推荐就去读我推荐的书而读不下去的话,那就把它放下。既然它不能使你觉得读它是一种享受,那它对你就毫无用处。
这段话,摘自毛姆的《巨匠与杰作》,看到毛姆的这段“关于读书”的见解,我有一种莫名的窃喜感。毛姆说,除了不得不读的书之外,我们在读书时大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读。为自己读书,从书中吸收自己能吸收的东西;凡是自己无法吸收的,就是与自己无关的。
这样的读书见解为许多读者解了惑。
有时候,我们会为读什么书而纠结。我们想要读那本公认的经典作品,可是又被另一本书的名字吸引;我们想要阅读更多的西方文学名著,又想了解新锐作家的作品;我们听说通俗文学没有深度,就开始质疑自己的阅读是否在做无用功。
了解了毛姆关于读书的见解之后,对于读书又有了更加坚定的自我认识。的确没有一本书是一劳永逸的,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内涵。情感故事里感悟亲情爱情、奋斗故事中汲取力量、哲学引人深思、宗教指导信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纳托尔·法朗士的《文学生涯》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国王,他决心做一位英明的君主,于是将国内的贤士召集起来,命他们去收集全世界的智识慧言,并编纂成册供他阅读。
贤士们领命而去。30年后,这些贤士牵着一队骆驼回来,骆驼背上载着5000本书。贤士们对国王说,这些书收录了历代圣哲的所有智慧。国王忙于国事,认为5000本书太多,没有时间阅读,就命贤士们将这些书籍精选。
15年后,贤士们回来了。这一次,骆驼背上只有500本书。然而,国王认为500本书也太多了。于是,贤士们再一次精选。15年后,贤士们带回来了15本书。这时候,国王老了,读15本书的精力也没有了。国王要求贤士们将人类智慧的精华集结成一本书,并说这是他最迫切需要的。5年后,贤士们带着一本书回来了。国王奄奄一息,贤士们也都到了垂暮之年,这一本集天下精华的智慧之书,没有一个人来得及读了。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去读,享受阅读的过程,不要被他人的思想左右。在不同的书籍中汲取不同的营养,在不同的作家思想海洋里遨游,最终,将会有一本独属于自己的智慧书在我们脑海中形成。我们不必将它刊印成册,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特别定制”,珍贵、独一无二。
1945年,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应《红书》杂志的请求,列举了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并给出了详细的推荐理由,这些文章集结成《巨匠与杰作(TenNovelsandTheirAuthors)》。
在这本书中,毛姆对十部名著作品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手法等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有些人说,读这本《巨匠与杰作》更像是读大师们的八卦人生。作文www.yuananren.com细想之下,好像是这么回事。比如毛姆在“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一文中写道:这本书是歌德一段恋情的产物。在一次舞会上,歌德偶尔遇到一个名叫夏洛特·布芙的少女,歌德对她一见倾心。不过,夏洛特已经和一位年轻人订了婚。
这位年轻人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每次做完事去见我的未婚妻,歌德博士总是在她那儿。很明显,他是爱上了她。他是个哲学博士,又是我的好友,但他每次看见我到了我未婚妻那儿就马上显得很不高兴。我是他的好友,但我真的不愿意看到他单独和我未婚妻在一起,还对她大献殷勤。
这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最初构想,读一部作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创作构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接近作者的真实思想。毛姆的这本《巨匠与杰作》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