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旅程》读后感3000字

在自传的开篇,罗伯特·艾格记录了他职业生涯最痛苦的一天: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幕。

从1998年选址到建成开园,这项耗费18年、迪士尼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终于走到开门迎客的这一天。作为“复兴”迪士尼的传奇CEO,也是唯一一位全程见证了项目发展的人,罗伯特·艾格最清楚这一天的来之不易,以及它对公司全球化布局的影响。

但就在开幕式之前,噩耗接连不断传来。先是奥兰多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并在后续调查中证实,凶手曾将迪士尼乐园作为首选目标。然后,就在开幕式前一天,一家乐园内部的酒店海滩发生一起鳄鱼袭击事件。

艾格详细记录下了他和团队的应对过程,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世界五百强企业危机公关的全流程。同时也披露了自己作为决策者在危机面前的私人感受。如果习惯了强人哲学的那一套冷酷、确凿的叙事腔调,可能会对这位目前好莱坞最有权势的老板流露出的挣扎、感性和克制的崩溃感到有些不适应。

作为传记,不否认有“塑造”的因素在,但主动去掉些“传奇”的光芒,将自己四十余年的职业经历梳理成一个个或成功或失败的详细案例,如他自己所定位的,“告诉大家如何以一套有助于培养优势和管理劣势的原则来指引自己前进”,这种使命感和分享的初衷,也许要比讲述一个英雄故事更有意义一些。

对影迷来说,对罗伯特·艾格的好奇心主要还是来自他接手迪士尼之后主导的三场并购。通过接连收购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迪士尼一举包揽了原创力惊人的动画制作团队、庞大的漫威角色库、国民IP星战,打造出史上最大规模和影响力的IP阵营,不但让这家老牌动画娱乐公司重获新生,而且成功在新时代达到历史巅峰。

《一生的旅程》.jpg

收购皮克斯和卢卡斯影业,在构想期就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两家公司从创造力到企业文化,都和他们的创始人紧密挂钩,他们是直接属于乔布斯和卢卡斯的产物。你很难让父亲放弃自己的孩子,也无法预知当没有家长的指引,小孩的发展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除非这个家长明白自己不能陪伴孩子多久了。皮克斯和星战的交易,都有点托孤的意思。艾格在公开收购消息的前几个小时才明白,为什么骄傲的乔布斯会愿意把自己尤为珍贵的宝贝拱手让人。在两人等待新闻发布的时候,乔布斯告诉了艾格的病情,并让他选择是否终止合作。

艾格选择对外界和董事会保密乔布斯的病情,继续交易。他非常确定拥有皮克斯对迪士尼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在书里回忆了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式上的一幕。一辆接一辆的游行花车,载着迪士尼的动画人物,白雪公主、灰姑娘、阿拉丁、狮子王,还有与皮克斯早期合作的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等。他转头问旁边的同事,有没有看出这次游行有什么问题?旁人都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之处,“迪士尼在过去十年中创造的角色,这里几乎一个也没出现。”

迪士尼的创造力正在衰竭,而迪士尼动画的命运,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命运,消费品、电视及主题公园等其他项目,都依托迪士尼动画这一品牌的发展。没有技术、没有人才,而皮克斯公司恰好在自己的弱项上有业界绝对的优势。

收购过程中,除了董事会的抗拒,和乔教主的阴晴不定,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在合二为一的同时,保护皮克斯的文化个性。最终商讨出一份“契约”,划定了“自主范围”,对重要企业文化特质和元素予以保留。在这部分,也展现出艾格的“端水”能力。他会持续寻找管理上的平衡点,如何在管控的同时注意保护创意过程,如何在“公事公办”以外表现尊重,尤其是对保护创意的重视,直接促成了迪士尼在内容制作上的持续突破。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迪士尼乐园里就有星球大战主题的娱乐设施,但仅仅是授权关系。艾格在“重振内容”的思路下想到一个大胆的方案:直接把星战收入麾下。

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关于收购公司的讨论,而是一场关于选择乔治遗产保管人的讨论。所以这场交易的重心和敏感地带,就在于卢卡斯本人。

和皮克斯“带项目入伙”不同,星战的前景是未知的。电影没有完整的重启方案,原始团队也没有完整的产业线。除此之外,卢卡斯在收购之后的身份,和他跟星战项目的距离怎样确定,也是很大的问题。但和“迪士尼离不开皮克斯”不同,这项交易的天平很明显在迪士尼一边。不同于和乔布斯的周旋,艾格选择开诚布公地与卢卡斯讨论,最终还是用坦诚(金钱)说服了对方。

之后的故事众所周知了。《星战》重启,J·J·艾布拉姆斯领航,卢卡斯各种不待见,吓得艾格要求卢卡斯签署了一条非贬低条款,要求卢卡斯不能在公众面前批评迪士尼制作的任何一部星战电影。但星战“老父亲”还是没能忍住,《原力觉醒》上映以后,卢卡斯在公开采访时说将公司卖给迪士尼,就像是将自己的孩子卖给“拐卖儿童为娼的人贩子”。

“买下漫威”的想法较早就在迪士尼讨论过,但被认为“漫威太过前卫,会有损自家品牌形象”而放弃。艾格就任CEO后,将漫威放在“并购目标”的首位。作文www.yuananren.com一方面是操作性相对于“消化巨头”而言阻力更小,另一方面,就是漫威背后包含约七千多个角色的内容资产。“漫威有无穷无尽的IP,”不断扩容的漫威宇宙验证了艾格当初的判断,而当时的漫威娱乐通过《钢铁侠》,刚刚在影视化上实现新的突破,凯文费奇的电影宇宙雏形也才初步露头。

毕竟是一部“企业管理”著作,回到作者的表达核心看一看。艾格展现出来的个性,确实不像一个“好莱坞人”。我们更会被那些不羁的大佬吸引,艾格太像一个好学生了,踏实好学、谦虚诚恳,还有成功标配:变态的自律。每天四点半起床,锻炼阅读,时间表满满当当,永远得体,对待危机和困境保持镇定。但如果选择老师,还是这种“实在人”有更多借鉴价值。

艾格没有什么系统化的管理理念,都是在实践当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方法论,有些单拎出来平平无奇,但配合案例服用,就很生动。即使没有CEO的野心,也会对日常工作、人际交往有些启发。

在最后一章,他整理出一些他的管理原则,摘抄几条看看:

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原则涵盖了许多内容,也难以下定义总结。相较于一套准则而言,这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这条原则并不是指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完美,而是要创造出一个让人拒绝接受平庸的环境来。我们需要去战胜那些觉得“足够好”、“已经足够”的惰性。

在犯错时勇敢承担责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如果能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周围的人便会对你更加尊敬和信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认识错误,从中学习经验并让大家看到,偶尔犯错无伤大雅。

卓越和公平并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我们要朝着完美奋进,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跌入只关心产品而忽略人的陷阱中。相比经验,更要重视能力,把人员安排在能够激发当事人尚不自知的潜能的职位上。提出你必须提出的问题,不带任何歉意地承认自己不懂的东西,做好功课,尽快学到必须学习的东西。

如果你终日在大厅徘徊,逢人就说“天要塌下来啦”,那么久而久之,一股前景黯淡的阴霾便会在公司里弥漫开来。不要向周围的人传递你的悲观情绪,这会对士气带来毁灭性打击。没有人想要成为悲观者的信众。不要因害怕冒险而踟蹰不前,而要为创造伟大提供可能。

作为当今娱乐业巨头的自传,当然也不会知无不言。书中记录了艾格的“权力斗争”,即使只是点到为止的叙述,也看得人一头汗,像他本人在前言里说的,迪士尼有它梦幻的一面,可爱的卡通人物,感人的故事,和代表美好童真的乐园。但同时,它也是一家由收益报告、股东期望值以及无数社会责任的全球化公司。米奇的背后,除了一个人造的美妙梦想,也少不了在别处频繁上演的杀伐。

艾格对权力的认识,倒是反映出身处高位者难得的清醒。“在太长时间里拥有太大的权力,并不是件好事。不知不觉中,你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压过了屋里的其他人……人们不敢将他们的想法告诉你,他们害怕持不同意见,也害怕起冲突。这些情况,即使在最有善意的领导者身上也有可能发生。你必须积极而刻意地努力,以抵制权力带来的有害影响。”

艾格新的退休日期是2021年12月。希望他能像在自传中展现的那样清醒而开放地完成这一段职业生涯,也期待迪士尼可以留下更多美妙的故事,给这个有时候不太可爱的世界。

1:《烛烬》读后感600字

2:《孙子兵法》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