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月亮与六便士》吸引,是因为那句著名的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本来因为这句话期待万分,我似乎看见了一个人为追求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光辉形象,可是看完了这本书,只觉得恶心至极。追逐星辰本来应该是一种让人认可的精神,但是放在这个故事里,却好像把一瓶醇香的美酒倒进肮脏的粪桶里,让人感受到的不是美酒的醇香,而是粪桶的肮脏!
艺术与艺德一直是人们徘徊不定争论不休的话题。学艺先学德,这本来应该是人们共识。斯特里克兰是没有艺德的,他就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只能让人厌恶还生不起半点怜悯的禽兽,而在文中,无论是“我”还是其他的人,却只是在赞扬他在画画上的非凡天赋,只注重于他所描绘出来的所谓美,可以说,这本书似乎就是在告诉我们,只要你足够天才创作出美的艺术,就算你抛妻弃子,一点道德底线也没有,就能得到人们的推崇。这样一想,我只觉得悲哀。人类一边推崇感恩的道德,一边却认可令人三观尽毁的斯特里克兰,人们长久坚持的并有人为之放弃生命的——如天上明月,却在另一个瞬间被抛弃得一干二净——如地上六便士,怎能不令人悲哀!
不可否认,追求理想是我们应该推崇认可的一种向上精神,它带给了生活无穷无尽的魅力。然而,是否所有追求理想的方式都能被提倡道德的人类认可,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看了很多关于此书的评价,无非就是对斯特里克兰为追求理想放弃优渥生活的认可,却有意或无意忽视了他人因此经历的苦难。斯特里克兰是无情的:作文www.yuananren.com放弃承担一个作为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不仁);绿了施特勒夫这个积极帮助他的好人(不义);对施特勒夫夫人这个一度倾心照料他并能为爱情放弃六便士生活跟他在一起的人表达出足够的轻贱冷漠……纵观全文,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在珍惜呵护“美”,而是一个自以为天才的画家在践踏真正的人心之美,却沉溺于追求所谓的上帝赋予的美。如果我们都像斯特里克兰一样,都认可这种为追求理想抛妻弃子的行为,是否也愿意,成为斯特里克兰之子、之妻、之友,即便被抛弃被欺骗被辜负也能一心一意甘之如饴为所谓的艺术献身?
诚然,放在别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忽视满地的六便士去抬头看月亮。但是,生活总是现实的,总是不可逃避的。斯特里克兰为了艺术和原配离婚,最后却又结婚,厌恶性欲却无法禁欲,这是生活对理想的束缚。只是为了抬头看月亮,对满地六便士视而不见,就好像想不吃不喝就得长生,估计只有小说里的修仙者和鬼才能这样想。理想是可爱的,值得人们追求,但是六便士是现实的,不能让人忽略,为了月亮放弃六便士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正如斯特里克兰最后那样,不也是得依靠阿塔的供养才完成所谓的狗屁艺术?
对我来说,满地的六便士就是我追求的月亮。或者说,先希求满地的六便士,在抬头看月亮,这才是我的追求。
以上皆为个人看法,如有不和,请你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