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00字

周末的两天,忽阴忽晴,时而高温蒸腾,时而清爽小雨。

我感慨如何让一个人享受孤独,并能够凝神聚气,彼时的环境似乎只有看书了。这个周末,我终于一鼓作气把家里一直吃灰却被网络奉为圭臬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完。读完却是一种最深切哽咽感,如鱼骨在喉。

《月亮与六便士》,文如题目,月亮就像阳春白雪,纯洁美好,代表理想。六便士就像下里巴人,浅显流俗,代表现实,作者毛姆在起名上与中国的象征手法大同小异。

书籍介绍的斯特里克兰,原型是法国画家高更,讲述一个年近40的股票经纪人,毫无征兆地放弃事业,放弃财产,抛妻弃子,远走他乡,穷困潦倒,只为释放心灵枷锁,学习画画,实现年幼梦想,找到精神归属。当时主人公身边所有人都认为出走的动机是鬼迷心窍被风尘女子勾引,他的妻子甚至多次写信哀求他只要回来,就既往不咎。然而,当证识确实没有他人,只是因为画画的时候,他的妻子一阵哀嚎,明白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后面他的妻子反而希望他丈夫出轨的新闻一直传下去,只为了自己进入社会工作能够获得更多同情。

《月亮与六便士》.jpg

如果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斯特里克兰是多么高尚、多么脱俗,为了梦想,遁入苦难,我想这本书也就不至于这么畅销了。因为书里介绍的斯特里克兰就是无耻,没有道德,自私,粗鄙的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画画上成就,和他传奇的一生。

甚至于他根本不屑于隐藏,面对所有的质疑,他都能够有条不紊的以掌掴世俗的姿态应对。他要摆脱文明世界的条条框框,伦理道德视如粪土。衣不在华丽能保暖遮蔽即可,食不在美味尚能苟活即可,居不在宽敞能有一榻休息即可。真可谓,不疯魔,不成话。

在斯特里克兰病入膏肓之际,一直欣赏他才华的画家施特勒夫不顾妻子的反对,硬是将这个不懂礼貌、招人讨厌的人接到家里,不计回报,和妻子日夜悉心照料。然而得到的却是,妻子和好友双重背叛。这个可怜的施特勒夫为了不让妻子和斯特里克兰远走高飞,他选择离开,留给他俩住所、金钱,搬到附近默默关心妻子。然而不久,斯特里克兰就再次抛弃了他的妻子后,这个傻女人就服毒自杀了。在经历了这一地鸡毛后,施特勒夫再次遇到斯特里克兰不仅没有恨意,还邀请他一起去施特勒夫的家乡荷兰。

读到这里,真是啼笑皆非。我想艺术家的精神境界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这种感觉就像是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能够突破道德和常伦。作文www.yuananren.com回想到前段时间看的韩剧《密会》,相似的内核,老师意外看到贫困孩子的钢琴天赋,招为麾下,引荐给妻子共同教学,谁知这个孩子却跟师母产生情感和音乐双共鸣,虽然差距20岁,也不顾禁忌羞耻在一起了。而此时这个伯乐虽然满腔怒火,却还是隐忍不发,因为他不想失去这个百年难能一见的人才。

斯特里克兰拒绝了施特勒夫后,不停的流浪,不停的画没人欣赏的作品,最终他停在了大溪地,一个可以用一生去朝圣的地方(也就是陈思诚和佟丽娅结婚的海岛)。与当地黑人土著结婚,生子,病死。

刚读完,似乎看起来斯特里克兰是个矛盾的人。因为他既想要脱离婚姻、家人的枷锁,但他还是和其他女人纠缠不清;他想要画画,渴望画画,但他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他为了生计可以干各种苦力,但是对于卖画他却是矫情的。

后来我想这也并不矛盾,他就是这样的人。除了在画画他有异于常人的才华、孤高的气质以外,他是一个俗人、野人。而如果能够达到不打扰他、帮助他作画这个前提条件的话,他会不知廉耻接受任何人提供的帮助,并且以一种被动的姿态表示自己并无过错,甚至反过头讥讽他人。

然而,这样的人死后因为作品而名声大作,人们给他写的传记都是高歌颂德,似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值得原谅,是他才华的源泉。那个被他抛弃的妻子,孩子也都遗忘过往的不快,称斯特里克兰是体贴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尽情享受这个逝者给他们带来的盛名。

哎,这就是我为什么如鲠在喉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宣扬的文如其人,因此无论臭名昭著的秦桧书法水平有多高、文学作品造诣有多深厚,最终也是要被雕刻成下跪模样让人唾弃的。

我终究也只是个俗人!

1:《初版格林童》读后感800字

2:《晚风枕酒》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