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后感1000字

因为读了这本书《刚刚》,我好像被带进了是刚刚的表达模式,我对娃训话时竟也一连用了几个刚刚,娃说我说话话风格都变成刚刚了,是看书看魔怔了吧。没错,我读的这本书,书名叫《刚刚》,开始我还在纠结它到底算不算小说,现在似乎释怀了,并不是有了结论,诗也罢小说也罢,我读到了从未读到的文字风格,而且这些文字里的画面并不陌生,甚至有的非常感同身受。

一些相关或不相关的刚刚目睹的人或事,场景或失神时的想象都可能串联起刚刚的画面。文字间仍然是我们所熟知或者见过很多也未能理解的生活。这就是语言艺术,只是初次读到,有些许的不适应,夹杂着新鲜和疑惑,可能会对自己的认知或作者的表达暗自在内心交流一番,虽然没有结论,却也像是陌生人经过相互共过事而变得熟悉和习惯。

其实刚读这本书时,我的确有点蒙圈,在我意识到自己蒙圈时,却没有讨厌这种表达。好奇心使我更想知道作者刘按他想表达什么。不过往下看也还是赶不走蒙圈的印象,就像是一个服装爱好者见到了一件设计新奇的衣服,没看出从哪里穿起来,就不敢那么确定这的确是件衣服。

《刚刚》.jpg

但是就是在这个疑惑的过程里,心底也是慢慢在习惯作者的表达,习惯作者的表达,并不是认同,而是放下自己的主观期待,单纯地去尝试欣赏。

我不得不说,《刚刚》的表达节奏,把我带进了目前新媒体的小视频情节。文字里体现的场景像几分钟生活或情绪片段。有几分小视频作品文字版的印象,但刚开始读时,我内心是不太认可这是一部小说。

因为没有读小说的感觉,变化太快。如果作为诗歌来欣赏,我觉得意境不是特别诗意,作者的文字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眼见的或延展了生活的想象。文字里是有情绪的,虽然情节变化快,但并不是不合理,恰恰有的场景是很符合自己的心境的,只是自己没有用语言将它描绘出。

阅读过程中,我越来越倾向于它是小说,尽管文字里充满相关或不相关的情节,画面感十足且切换多变,跨越时空。如文中这段:作文www.yuananren.com一只蝉的叫声混在很多只蝉中间,没有一个孩子能够从中听出它单独的叫声,所有的蝉叫仿佛都是一只蝉发出的。这个想法其实在我脑海也无数次地瞬间略过,但我从未表达如此清楚过。

比如这段:刚刚,一片落叶被风吹到斑马线上,女孩走过斑马线,这片落叶粘在她的鞋底。刚刚,一辆车堵在傍晚回家的路上,开车的他徐徐降下车窗,晚风断续吹到他的侧脸上。这个场景并不陌生,但作者笔下的文字把这个场景描绘的柔软和诗意。

再比如这段:刚刚,杜牧问路边的牧童,附近哪里有喝酒的地方,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方向。苏轼在庐山的雨中行走,感到自己无法看清庐山的全貌。王之涣想看夕阳下黄河更广阔的景象,正在往楼上走。这些想象天马行空,却不做作。

读刘按的《刚刚》让我想起呼吁语文教育且行动的叶开先生关于阅读小说的一段话,他说:阅读小说,你不必挖空心思去总结中心思想先有滋有味地读完,看看有什么地方吸引你,让你感到心形象生动,记忆犹新;看看作家对一些场景、细节的表达和描写,有什么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看看小说里写到的人物和事件,能不能打动你;然后再进一步思考作家要表达的核心想法是什么。

而《刚刚》的作者刘按正是对现在的碎片化生活深入观察和思考才有了这种表达方式。事实上对小说他也是有所反思的,他反思的结果就是改变,这才有了《刚刚》,这也就不难理解作家苏童,余华对此书的推荐态度。原来人类的一切都发生在刚刚,不是吗?

《《刚刚》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每天读点零售心理学》读后感600字

2:《订书匠》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