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巴尔扎克:意志的奴仆》读后感3000字

年少的巴尔扎克满心期待地见到阔别已久的母亲,却发现母亲并不是来看望自己,而是带着他和另一位男子去马戏团。虽然巴尔扎克非常失望,想要克制自己却还是在回家路上大吵一架,巴尔扎克甚至想到了自杀。

巴尔扎克在1830年为《侧影》周刊写的三篇文章中表示:“一个伟大的人必定要经历磨难”。而巴尔扎克和母亲的关系,也算磨难之一。巴尔扎克的父亲是农夫的儿子,1746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里。而母亲则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比丈夫小了32岁。在巴尔扎克之前,母亲怀过一个孩子,可是却夭折了,后来才生下了巴尔扎克。

用我们大多数人的逻辑想,巴尔扎克应该被父母宠爱才对,但是母亲对于他的出生根本就漠不关心,就连名字都不愿意想。这样的母亲,无法给巴尔扎克快乐的童年,亲情的缺失让巴尔扎克对于感情格外的敏感细腻。

1807年,8岁的巴克扎克被送去了教会学校,成了一名寄宿生。严格的管理和教育,让巴尔扎克对每件事都有着认真的态度。巴尔扎克的父亲非常有野心,事业上还算顺利。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巴尔扎克,让他对功成名就的渴望逐渐加重。加上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动荡,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很多丰富的素材。

你和母亲关系如何?难以想象,这位大文豪听到母亲的声音,会吓一跳。他是父母的第一个健康的孩子,却从未得到母亲的一点关爱,两个人的关系,比陌生人还要糟糕。也许,她将对丈夫的不满,转移到了他的身上。他每周只回家一次,直到4岁才被接回家。他是写过《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人间喜剧》《驴皮记》的巴尔扎克。

《20岁的巴尔扎克:意志的奴仆》.jpg

小时候没有得到过母爱的他,最终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攻读法律。因为觉得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太无聊,巴尔扎克直接辞职走人,决心做一名作家。全家都对他的理想嗤之以鼻。他的母亲为了让他知难而退,特意在贫民窟找了一间有恶臭味的破屋子。

巴尔扎克并不在意,他更渴望自由,更热爱写作。虽然父母都不同意巴尔扎克的决定,认为写作收入太不稳定,但是巴尔扎克的妹妹却一直支持他。巴尔扎克和妹妹的关系很好,他经常会给妹妹写信,经常充满着关心和爱护。小时候母亲对巴尔扎克不好,都是这个妹妹请愿甘心替他受罚。所以,巴尔扎克都会把自己内心想的,说给自己的妹妹听。

他会写信给妹妹说:“谈论我的作品时,你应该指出我的缺点,而不是老说挺好的。”同时,他又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自信。巴尔扎克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他不喜欢枯燥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他把写作当作“余生中欢乐与回忆的源泉”。虽然艰辛,但是可以从中找到心之所向,找到随心所欲的自由。

为了赚钱,巴尔扎克练就了飞速的写作能力。我们熟知的《人间喜剧》中有几部小说是几天就写完的,真的很难想象《高老头》巴尔扎克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人间喜剧》包括了巴黎社会的零零总总,巴尔扎克也被称为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当初,巴尔扎克的父母并不支持他去写作,但还是把剧本托关系给了一名文学教授。教授看完之后,表示他写的东西没有任何成功的前景。巴尔扎克很伤心,但是除了更努力的去创作,别无他法。眼看快超过与父母约定的期限,但写的历史小说依旧没有任何市场。父母命令他搬出出租屋,巴尔扎克为了摆脱家人的束缚,只能自己去写作赚钱。

后来,巴尔扎克结识了一位贵族,他们合作出版了小说,巴尔扎克专门写出版商关注的题材,然后通过素材拼凑,写个几百页就可以了。这样不求质量和深度的写作方式,是巴尔扎克对生活的妥协。一本书能赚800法郎,巴尔扎克的父母非常满意。

靠写作赚到钱的巴尔扎克,并不享受现在的生活。他不想把写作只变成赚钱的方式,他想写有深度的作品。

在我看来,家庭对巴尔扎克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起了重要作用。巴尔扎克父子年龄差了半个世纪,而巴尔扎克夫人仅仅比儿子大20岁,作文www.yuananren.com年龄的差距让人想到了俄狄浦斯情结。从巴尔扎克的很多小说里,都能看到抬高男性形象,而贬低对丈夫不忠的女性形象。因为巴尔扎克的母亲曾经有过婚外情,还生了私生子。所以,巴尔扎克对于母亲出外约会,打扮步态等细节都观察的非常细致。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婚姻,对人物刻画有着优于常人的敏锐,也让他对人物形象,总能精致入微地刻画,生动的表达人物性格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1819年,巴尔扎克满脑子想的都是要“借一部大作一举成名”。于是,他放弃了哲学思索,去寻找比哲学和小说更高收益的方法:写剧本。《克伦威尔》的提纲就这样被创作出来,在巴尔扎克的手稿上,密密麻麻的笔迹,正是他决心的最好证明。

巴尔扎克和父母的关系,让他对情感的描写非常“胆小”。每当写道夫妻爱情的场景,会让巴尔扎克非常焦虑。因为不同于常人的成长环境,巴尔扎克笔下的戏剧,才深刻的烙上了巴尔扎克式的符号。

当时看完巴尔扎克写的东西,法兰西学院院士安德里厄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位后生做什么都好,就是不要搞文学了。”后来,剧作家拉冯也勉强读了巴尔扎克的剧本,也给出了同样负面的评价。

巴尔扎克并没有因此灰心,反倒觉得他们是“没有判断力的傻子”。然后继续坚持写作。他时而独自创作,时而和巴黎制造批量小说的“图书业资本家”合作,但是他依旧逃不开家庭这个主题。

1822年8月,他把《百岁老人》以2000法郎的价格卖给了波莱书店,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完,里面不遗余力的展现了自己的父亲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巴尔扎克的父亲对于长生不老和养生有着异于常人的执念,巴尔扎克用小说塑造出了一个奇幻的磁气术士的形象。

巴尔扎克有着强大的意志力,他一直坚持写作。巴尔扎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不朽的灵魂是巴尔扎克追求的,也是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巴尔扎克的每一个经历都成为他写作的素材,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我们面对质疑,学会像巴尔扎克那样,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然后等待理想的结局。愿你我都能找到那份热爱,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巴尔扎克的生活充满惊险。他借钱开办印刷厂和铸字厂,每次投资换来的都是负债累累。他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无数发财的手段,自己反在债务中越陷越深,只能靠一支笔来偿还。正是这样切身的经历和体会,让《人间喜剧》更加精彩。

《人间喜剧》由90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巴尔扎克用小说,描述了人心变化的历史。巴尔扎克所处在的时代,正值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转轨时期。他亲身经历了拿破仑帝国及其百日皇朝、波旁王朝的两次复辟、七月王朝,直至1848年“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取得最后胜利的全过程。

《人间喜剧》这部巨著,让我们最直观的看到了人物之间的本质关系,以及法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跨越。巴尔扎克创造了现实主义,因为他最关心的就是事实。他对浪漫主义并不感兴趣,但他又对浪漫主义痴迷,这是他的成长经历决定的,他同样渴望感情,甚至到了感伤的地步。

读巴尔扎克的作品,多少都能看到巴尔扎克的影子。雨果这样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观察与想象”,他的作品即使是现在,读起来也并不过时。因为他对人性的挖掘如此深刻,让我们不自觉的找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的影子。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巴尔扎克能够成为我们熟知的作家吧。

《《20岁的巴尔扎克:意志的奴仆》读后感3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审判》读后感500字

2:《生死桥》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