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读后感1000字

《明史》记载崇祯帝朱由检出生那天北京城天气一片阴沉,天空中飘落着雪花,正如这天气一般,他的一生似乎永远没有晴天,我对他的一生始终抱有一种同情的态度,虽然生于帝王家,但是崇祯帝的原生家庭并未给他的成长带来过多的光环,他接收的是一手似乎永远打不好的乱牌。

无意中翻看到这本《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晚上入睡前,昏黄的台灯下却也一页页翻完了,一场明末清初的惊天巨变浮荡于心胸中间,所谓丰功伟业、王朝兴衰不过过眼烟云,于其间顿觉人生之渺小。其实直到今日我们每个人又何曾逃脱出历史与时代的漩涡,只不过剧本不一样罢了。

《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jpg

作者并非历史学科班出身,起初对本薄薄的书甚是有点怀疑的态度,读完后真是为自己之前的妄自猜测而感到无地自容。算上参考书目介绍、注释总共不过两千多页的这本小书引用的各类文献达130余种,台海两岸的文献均有应用可见作者是下了十足的功夫,是一本引述有理有据的好书。

一直以来“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深入我的大脑。初高中时,观看了基于这个观点拍摄的由李强出演的崇祯帝、王刚出演的王承恩、唐国强的皇太极,陈道明的天启帝等等,一部《江山风雨情》让我对甲申年这一中国历史上风云跌宕的时节有了初步的了解,电视剧终归是一种演义,历史纰漏之处实在太多。

真正的历史宛如我们每个人普通生活,有一个主基调,却也有多方面的因子构成,这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也应当多方面看待,看事情太片面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一种通病。

太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读过却也忘记。只是深深的记住那个吊死在槐树下的皇帝。去年在故宫参观完毕后,出神武门一路向北到景山公园即原先崇祯帝自缢而死的煤山寻找那棵歪脖子树,行至树下,有两通石碑,其中一通石碑上书有“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处于深冬时节,景山上仅剩的树叶也凋零殆尽,松柏虽然长青但也不如夏季油绿,定睛看那棵歪脖子树更是只剩几个光秃秃的枝干伸向天际,加固树的铁丝不由分说紧紧的箍在树身上,更显几分苍凉。

这棵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大,一代帝王却终于此,其身后享有国祚276年的明帝国的大厦也就此轰然倒塌,驻足于此,令人于这历史的时空中颇有感慨,不知道长眠于南京孝陵的朱重八于泉下又作何感想。

“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确实有道理,崇祯帝确实是苦,他接手的帝国是一个风雨飘摇的乱摊子,作文www.yuananren.com后人大多同情他不无道理。但是这本《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让我们对崇祯帝有了一个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

简而言之,崇祯帝的确勤政,但他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可以这样说,他大概是一个刚愎自用、多疑、小气,善变,却也洁身自好的年轻人,是一个“爱国青年”,当然这个国是他的“封建政权”不是人民群众的国,因为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对百姓也是极端的苛刻的,世间没有救世主,当下所谓的“历史正剧”中刻画的那些“仁君”、“圣君”终归是一种假象,学点历史,这些“带着面具的仁义之君”就会不攻自破露出真面目。

观历史,品人生,有的人靠金钱活着,有的人靠信仰活着,而有的人靠真相活着,慢慢的,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也就知道自己依靠什么活着了。

1:《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

2:《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