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谌辉。2011年,北非和中东地区的一期大规模革命,大概是我有幸看见的真实革命之一了。而西方媒体不断报道的引火线“阿拉伯之春”,也被西方称之为“经典的爱国主义革命”。直到今天,这件事还不断的在被公知们引用,稍微有点社会矛盾,就会被拿上台面。
但是实际上,这个革命真的是西方媒体所说的那样么?
在我的认知里,任何历史记录,都是胜利者的胜利凯歌,纵观古今中外,还没见到有什么失败者可以大摇大摆的写出斗争的始末。毕竟,他们要么饮恨自尽灰飞烟灭,要么成为傀儡俘虏苟且偷生与世隔绝。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正义之士,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从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胜利之书中,发现逻辑矛盾,或者与记忆中偏差部分,偶尔写上几句,试图将所谓的事实留存于世。
而这本《阿拉伯“革命”隐藏的另一面》也大概于此。
不过,由于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信息的传播性,这本书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可以通过正常手段找到,并不隐秘。而西方大肆宣传也只是用了新的宣传手段,他们不再使用掩盖、删除、销毁等方式,而是利用刷屏、造假、声音大、三分真七分假等新方式来覆盖原有的事实。
所以,本书来自8个国家的学者们,他们通过的不仅仅是实地考察,在我看来,更多地是逻辑推敲方法,将他们认为的假话抛开,尽力去找到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这本书其实我看完后觉得很有价值,在我的有生真实记忆中,虽然出生在和平年代,长在红旗的保护下,但是国际新闻中,不断地伴随着大国解体。苏联、南斯拉夫、甚至到印度分出巴基斯坦,一个个巨大的富裕的国家本搞得破碎淋漓,令人唏嘘。
同时,在大家对美军的设备大肆夸赞的时候,对于他们军事实力的不断研究的时候,我会默默的想着,实际上,如果看历史,美军除了那场太平洋的局部战争并且在之后通过作弊手段胜利以外,其实他们从未打赢过任何战争。哦,如果发战争财算战争胜利的话,他们一直赢。
这些国家分裂,谁是受益人呢?
阿拉伯民众起身造反的主因是,经济困顿。埃及“1.25革命”口号是“面包、自由和公正”。听起来理所应当,但是事实上,革命之后,这些国家经济形势并未改善,甚至赶不上剧变前的水平。
不久之前,“阿联酋战略论坛”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的数据得出结论:“阿拉伯之春”及随后的政局动荡,作文www.yuananren.com使相关国家付出8300亿美元的代价。不仅如此,剧变还在中东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矛盾竞相迸发,教俗矛盾加剧、极端恐怖势力突起,最后大量民众沦为难民。
所以,本书认为,那些街头政治的狂热参与者,实际是策划者的“炮灰”,看似一场带有历史进步意义的群众性革命运动,实则是“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的民粹运动,这是“阿拉伯之春”的悲剧性所在。
那么这些策划者,是如何做到的,我却一直不得而知。直到这本书,,从境外势力如何利用社会矛盾,策划颠覆开始,到培训执行活动的爪牙,操纵当地国家的媒体,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一步步利用舆论手段蚕食。他们管这个加“颜色革命”。
事实上,虽然逻辑简单,但是本书的信息量其实很大,有大量的街头采访。而作为一名正在爬坡阶段的国家一员,读此书更是深有感触,大了说为了国家,往小了说也是避免成为炮灰。
真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