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禅与精神分析》读后感1000字

“禅”,是什么?

释意|解疑

在读这本书之前,“禅”对我来说是一个有些距离,又有些晦涩难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现在即便通读了这本书,也依然是迷迷糊糊,似懂非懂,但好在距离似乎近了些,禅的面纱被这本书揭开了一层。相比禅,我与精神分析更近一点,日常的临床工作,以动力学的方式为主。这本书的作者马吉德,同时作为精神分析师和禅修指导老师,并已亲自在这条相互交织的道路上行进了25年,这本书即是作者经验及领悟的精华呈现。

《禅与精神分析》.jpg

禅修自上而下

作者把禅修分为“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的两种方式。“自下而上”,“justsitting”,来自曹洞宗的传承。我们通过打坐的方式修行,修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学习如何与我们不愿接受的身体感觉,情绪,念头共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果把“自下而上”的禅修,视为“勤拂拭”的过程,那么精神分析,则可助其一臂之力,让这个拂拭的过程更加清明。

禅修自下而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六祖慧能眼里,已然无尘可扫。连菩提树和明镜台都非实存,哪还落得了尘埃呢?你要非在这“尘埃”里纠缠不清,“自上而下”的方式就派上用场了。“自上而下”的修法,传统观点认为它是临济宗参禅的主要方式,即要求参禅者集中意念,专注于话头及公案,由此获得洞察,“自上而下”,瞬间明了。作文www.yuananren.com这个方式厉害,但也容易落入陷阱。比如某个时刻,我们有了一些高峰体验,便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开悟”了,从此便可彻底解脱于人间烦恼。其实这哪里是开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领悟,回归日常生活,依旧接二连三地触礁。人间烦恼就在眼前,我是装作看不到,以“开悟”为防御,还是对自己诚实一些,且承认自己不过是一个有局限的普通人罢了。爱恨情仇,一样不少,只不过现在有了禅修和精神分析这样的工具,可以助我增强觉察,更加坦然面对生活。

悟后起修

所谓“悟后起修”,便是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更为踏实、落地的方式。生命就像一条河流,遇到阻碍是常态,绕过或冲开,生命本身不会停止流动,更不会在获得领悟后就一直保持平静。树叶洒落,扫干净,又洒落,再扫干净,循环往复,如此而已。

平常心

我们修来修去,分析来分析去,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达到某种境界,那么,谁又说得清那境界到底是什么?有可能达到还是只能无限接近?达到之后又会如何?这些问题,大概是我们普通人绞尽脑汁也难有满意答案的。与其想破脑袋,倒不如回归日常生活。保持一颗平常心:饥来则食困则眠;与身边人好好相处,力求做好为人的本分;如有余力,也为社会尽些绵薄之力。至于境界不境界,先放一边去吧。

这平常心,听来简单,却不易做。做不到的时候,也要接纳,了知自己生而为人的局限。这平常心,并非头脑中的概念,它是对生活的直面,是我们的本心对每一个当下的回应。平常心是道。道原本就在脚下,生活亦不在别处,只在此时此刻。

《平常心是道-《禅与精神分析》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如何听 如何说》读后感600字

2:《幻夜》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