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太浓》读后感1000字

千真万确,拿到这本书后看了没几页,我就发出了如上感叹。原先在我的理解里,一直以为这本书的名字是设计史/太浓,没想到这本书的作者在书里自称“史太浓”,所以本书书名正确的断句形式原来是“设计/史太浓”。

第二个撕开塑封后比较惊讶的点是,这本售价59元,副标题为“创意国家漫游记”的设计史漫谈手册,居然没有一页设计作品的配图……这不能不说史本书最遗憾的一点,从英国的莫里斯和工业美术运动,到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和哥特式建筑,再到谈到设计没有人能绕过去的包豪斯,再到李西斯基的构成主义,这么多设计史上的瑰宝依次出场,光华绚烂,居然一张配图都没有!

《设计史太浓》.jpg

书中唯一的配图,就是提到各位大佬时必然会附上的半身速写像,没有一个人物落下的,这倒不能不反映出编者的某种严谨(然而并记不住……

言归正传。客观来说,除了以上会让人产生迷惑的两点之外,这依然是一本非常好读的设计史盘点类书籍。作者盘点了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荷兰、美国、瑞士、意大利、日本、中国共11个国家近代以来艺术设计历程中较为出彩的大师及作品。和一板一眼、冷静克制的教科书式阐释不同,“史太浓”的表达里个人特色的成分很足,三分戏谑口吻、五分平实底料、加上两分跳脱而自如的视角切换,像文字电影似的带着读者游览艺术长廊,一会儿看到莫里斯在郊区肯特郡和朋友们一起琢磨着怎么盖自己的婚房,一会儿又站在十九世纪欧洲寻常人家的厨房里,看他们打开不同碗盏的包装纸,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副完美的浮世绘版画儿……

谈谈我最喜欢的几处吧,其一是法国站中关于哥特的介绍,从建筑范式到艺术风格,既翔实又明确。而谈到如何将哥特风格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时,作文www.yuananren.com作者也总结了几点共性,比如一定有尖锐的角、华丽的装饰感、喜欢用粗细对比、造型偏爱不对称等等,这些对于建筑和欧洲艺术小白来说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其二是谈及设计史对设计师的帮助时,作者引用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将一团纸捏成一个形状,缩小了就是一个首饰,放大后就是一个雕塑,再放大就是一个装置,在继续不断放大其实就是一个建筑。

简直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我看到这段话时的感受。现代设计,尤其是很多工业性强的设计,往往不易被普通人所理解。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珠宝设计、建筑、雕塑等等,大多强调不同设计者间的区别度。然而,李西斯基这类构成主义大师却能将同一个设计理念内核完美地融入到平面设计、家居设计、装置、摄影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中去——毋庸置疑,将设计与设计之间那堵看不见的壁垒打破,甚至于将专业设计与非专业设计之间的壁垒打破,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狭义理解的设计只是视觉层面的表征,其实还有功能体验及思想、风格的部分。”正因如此,即便这是一本没有插图的书,不同国家在近代艺术设计史上所形成的不同特点,也通过作者活泼的叙述、有趣的例子在我心里落了根。对于致力于研究不同设计风格的人来说,如果缺乏了对这些背景的了解,也会多多少少有些缺憾吧。在我看来,阅读完之后按图索骥地把每个大佬作品补齐是最为推荐的做法。

《《设计史太浓》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400字

2:《木偶奇遇记》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