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斗。我从2004年开始关注网球,起因源于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在女双项目中创纪录的获得金牌,打破了零的记录。有点讽刺的是,当时网球比赛几乎从不曾在电视上转播,那时家里的有限电视也只限于CCTV5,转播的几乎都是中国队的强项。有时候也会暗地里咬牙愤恨,为什么不转播网球呢?
2004年起开始关注,但是从未拿过拍子,更别提见到网球场。04年还是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也没有那个“突破”的野心。每天半小时的体育新闻雷打不动地看,半小时的时间涉及网球消息的可能只有一两分钟,连精彩的HL绝大多数只有一个,但也足够过瘾。可惜的是,李娜那时候刚第一次退役,因此还不知道她。
那之后的两年是女子网坛综合实力非常强的两年,我喜欢有着“铁血女皇”之称的比利时女将贾斯汀海宁,身材矮小的她斗志昂扬,决不放弃,面对力量十足的威廉姆斯姐妹,敢于拼搏,绝不放弃。而她的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在后来也成为李娜的教练。我想,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吧。
我一直有个期望,希望李娜能与海宁打一场。因为在职业赛场上,两个人一直从未有机会交手,不是她退役就是她退役,两个人最接近彼此的机会我记得是某年的安特卫普公开赛,当时海宁已打入决赛,李娜在半决赛本来有很大机会战胜科内特进入决赛,却不知什么原因输掉了,当时的自己觉得非常遗憾。现在两个人都已经退役了,再也没机会见到她俩打了,表演赛什么的我觉得还是不要了,会让印象褪色。
李娜在自传里依次记录了职业生涯的重点。我的感受是,起伏不断的职业生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包括对比赛的控制、比赛风格、对各种事物的反应。我并不是说李娜的性格怎么样,相反,我喜欢她敢于做自己。能够突破桎梏,敢于做自己的现在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自从李娜复出后,我就开始关注她。
为她第一次击败TOP10感到高兴,也为她陷入失误泥淖感到惋惜,但是每次看到她在赛场上不放弃的样子,不知不觉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自己身上膨胀。书中她提到萨芬娜在她饱受攻击的时候说了一句鼓励的话,给她当时的生活照亮了一束光,“良言一句三分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此之谓也。
印象中最深刻的李娜的一场比赛是2013年的澳网决赛,书中也有提到,李娜在比赛时两次摔倒,与冠军擦肩而过。巧合的是,书的封面也是那场比赛的李娜。蓝紫色的战袍与澳网海蓝色的场地多么契合。她在赛后发言中说,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是我还是期望能够明年再来。听得我当时落下泪来。
很多人可能不懂网球这个运动,直到自己站上球场。可能我的性格适合依靠自己的运动,在球场上,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你只能依靠你自己。无论是处于下风、或场面占优、或逆转取胜、还是被逆转饮恨。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只能指望自己。
我喜欢独自战斗的感觉,即使输,也没什么大不了。输的感受会难过一会儿,但下次,必定是渴望复仇的动力。网球场上,要做无数个决定,打直线?进攻?拼一下?还是求稳?以我自己经历来讲,我更倾向于做自己,打出自己的风格,作文www.yuananren.com即使比赛输的可能性会比打得稳点大,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水平不够。也有厉害的人,打出自己风格,也能常常赢的人,所以这也是目标啊。
不得不承认,从04年到21年,网球带给我的,是数不尽的动力跟暖意。在我最失意的时候,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在我最开心的时候,都只有它,不离不弃。当然,我也很感激李娜带给我的经历,即使现在只能看看她之前的HL。也有幸在13年的中网与她有一面之缘,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