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我把身心都投入到这本书里去,将近两个星期,我依然情不能自已,因为它里面有太长的故事情节,太多的人物,太多的故事,还不仅仅因为它是30万字的手稿故事。首先,光是固定人物,还有把人物的关系搞清楚,我就花费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是依然还是没有多少头绪,外国人的名字是很奇怪的。然后还有关于奥雷连诺上校,他的战争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结局?还有他在这三十二次的争中到底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依然没有搞清楚,但是我明白一点,它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战争把一切都毁了”。他后来说,40年之后才发现普通人的生活才是最可贵的。他相信他终归是为了自身的解放,而不是为了抽象的理想和口号进行战斗。

《百年孤独》书籍.jpg

我是一个女人,我虽然不懂战争,但是我知道他们的战争和我们当年的共产党打天下的那个吃树皮,吃野菜,吃草根,把革命进行到底,是为了全中国的解放是不一样的。他们真的是为了胜利,为了为了正义,为了真理,为了人民,只有这样正义的战争才能够打得胜,才能够打得赢,而且才会有那么多的凝聚力。纵观现在全球的局势,很多的战争犯还有很多的想利用战争来破坏世界和平的人,他们最终的结局会和《百年孤独》中的人物一样,被孤独起来,被孤立起来。中国所实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也一定会来到。只有那一天,人民才真的不会孤独。就如现在美国的世界老大,因为大选,因为疫情,已经开始四分五裂,也相信他们没有将来。资本主义也必将会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样被取代。这是历史的使命和归宿。

这本书的《百年孤独》,到底是一百十多岁的乌苏娜的孤独?是奥雷连诺上校的孤独,还是霍阿布恩蒂亚的孤独?还是阿玛兰塔做了一辈子的处女的孤独,作文www.yuananren.com还是蕾贝卡美的孤独?又或者是当时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我都不懂,我也都不明白,但是我知道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去读完它,不吃饭,不睡觉地去读完它。

我非常不赞同的是本书中的过于荒诞离奇的色彩和情节,除了霍·阿布恩蒂亚这个绑在树下的人,生出尾巴的孩子。还有其他宗教迷信的色彩非常严重,比如说情节过于离奇:香蕉园种植的屠杀,还有奥雷连诺的32次起义,还有大雨下了整整四年11个月零两天,这些荒诞离奇的事情是我无法理解的,也是无法接受的。也许是因为我见识浅薄吧!这让我想起了法国的亚历山大·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英国的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也是这样充满了宗教和迷信色彩。这是否是外国作品所共有的色彩呢?作者:朱明香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500字

2: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