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读后感600字

河流与文明相伴相生,这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通常的现象。

在西亚两河文明的演进史上,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是一个让人唏嘘感叹的符号。这是一个充斥着辉煌与苦难的古老城市,一度成为伊斯兰文明中伟大的阿拔斯王朝的都城,是世人艳羡的一颗璀璨的皇冠,有着和平之城的美誉,但风水轮流转,随着阿拔斯王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座城市接二连三遭受了一系列的兵燹之乱。

《巴格达》.jpg

从冷兵器时代蒙古和鞑靼的“毁灭朝圣”的杀戮浩劫,再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血腥征服,及至近现代大英帝国的以及本世纪美国的入侵之后的意图对其进行现代文明的嫁接与重塑,巴格达一次次被动地成为“修罗场”,背负着血腥之城的恶名,而如今一切依旧在持续,巴格达在痛苦的呻吟中呈现出失血过多的苍白,再也回不去昔日鼎盛与繁华,前路依旧一片迷惘。

处在文明冲突的风暴中心的巴格达,近年来流行着一个这样的笑话:“伊朗正拼命把美国赶出伊拉克。美国正拼命把伊朗赶出伊拉克。我们伊拉克人要不要离开自己的国家,把它留给你们?”这样的黑色幽默的背后,巴格达乃至伊拉克人的尴尬和无奈一览无遗。

而追溯巴格达的前世今生,这样的宿命之问其实由来已久,但巴格达人一次次在令人窒息的绝望中重拾勇气,写下了他们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的篇章。在英国记者、历史学家和旅行作家贾斯廷·马罗齐所著的《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一书中,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和现实的勇气,致力于还原一座城市的多重镜像,在细节中生动地展示出这座城市的辉煌的过去、苦难的历程以及凄迷的未来,读后令人掩卷长思。

《《巴格达》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进攻日本》读后感1000字

2:《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