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边喝酒一边看,确实如某评论“适合于如果需要进行心理咨询但又不想去看医生的人”。再引一个评论“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痛苦的”。首先得正视自己所有的感受,不要因为是消极的感受就去强行压制它,逃避它。不要感觉到我不开心了是embarrassing或者为有这种感受而羞耻(我是一个脆弱又懦弱又无能的人)。
承认自己脆弱,敏感又懦弱也是一种勇敢,一点都不丢人。同样,如一篇推文所言“痛苦不安也是告诉你自己,一些东西需要改变,这个状态是不对的即时提醒”“我们不是为了去寻求开心而生活”。确实工作和一些事情可以短暂转移注意力,让你暂时忘了或者麻醉掉不愉快。
但是,一定会有某个时刻,一个人安静处着,总会因为一些事情勾起不好的情绪,洪水猛兽一般拦不住,有最近的,不久前的,很久很久以前的,甚至,少年时的,童年时的。这种情绪压抑不住,也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就让它释放出来吧。眼前的问题是一个引子,背后是很多自己在过去某个时刻选择忽视的问题。突然想起一个朋友好几年前,我无意问,诶你和那谁怎么样了呢?他说,别提了,分了。我:为啥?他:因为我觉得她做的番茄炒鸡蛋难吃,然后炸了。这个回答是个打趣,他也不会说番茄炒蛋背后有多少别的洪水猛兽。
当你多问问自己几遍“你好吗”,会有一些神奇的感受。在社交圈,这个答案一定是积极的,就算不好,也会说还不错。但是如果带着审视的眼光,问问自己,“你真的好吗?”“你真的,真的好吗?”答案不一定,甚至会产生不适和不安。请接受一点,无论年纪有多大,面对问题的反应都会有儿童时状态。你只是一个从幼儿园毕业了比如20年多的孩子。所以不安不丢人。在意他人感受是后天习得的礼貌和尊重,在意和正视自己的感受我自尊的一部分。我们每个生命并没有取悦任何人的义务和责任。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在当下都会有答案,就比如生病了,知道哪里病了,并不意味着现在一定可以治好。但是,连自己哪里不对了都不知道,都不愿意正视,只愿躲闪回避,那更不用说别的。同样,当一个人愿意多花时间了解自己,作文www.yuananren.com说明了自己对自己是在意的,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是重视的,这并不是矫情和浪费时间。“我是一个很好的人,值得人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些人中包括我自己”。
现在似乎说一个人是一个“正常人”是一句夸奖,有次车里,我导师说,你挺不错的啊,读到博士还这么正常。这句话挺有意思。按照分布来理解,正常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的普通状态也就是在置信区间内的normal,而在这句话里,“正常”表达的是处于置信区间外的惊喜。反而言之,压抑和不悦是正常的,不要为了成为一个平静愉悦的“正常人”而放弃了自己可以悲伤和不悦的自由。
最核心的还有一句话,能够治愈自己的也只是自己。书中苍鹭医生说,我相信每个人会变好的能力,但是最关键的是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