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读后感800字

流行病学调查,是今年疫情期间非常常见的一个名词。我们从一个出现病症的患者开始,沿着他可能接触的人,构建出关系网络,用技术手段排查关系网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节点,将传染范围控制在一定的人群中。

疾病问题和社会问题,看上去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类问题,也应该用两种思路来解决问题,但《传染》这本书,开创性地将两者统一,同时考察模型和参数对两类不同问题的效果。在书中,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社会传播的途径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疾病一致,换个思路,可以说,疾病的传播,也是社会活动的一种体现方式。

《传染》.jpg

从第一章讲解蚊子传播的流行性疾病开始,这本书就带读者进入研究者的视角,展现出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机制驱动的模型如何取代寻找统计数据的规律,走到人们视野中,随后,作者将视线转移到金融危机、网络传播等社会问题,模型也由原本理想化的“蚊子定理”,转而考虑更多社会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提出流行病学家和社会学家在新的挑战下,设想的网格图、参数、变量……

在文字和理想化模型图的引导下,我们不难发现,原本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因为这些清晰的量化描述,变得能够让人把握发展脉络。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也能够发现,模型在应对不同问题时考虑的重点不同,作者在最后也提出了模型的局限性,让读者不断反思,推翻已有的思维框架。

不难发现,近年来社会学调查很多会采用科学问题的研究思路,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模型。这本书考虑到适应大众,用了很多事实来支撑理论,叙述则采用讲解研究故事的方式,将理论融入到事件发展中,事例之间连接紧密,逻辑转换恰切。虽然阅读中仍然需要读者进行很强的逻辑思考,但在跟随研究者脚步的过程,读者看到事件的转折点以及重大突破口,会和研究者一样,有峰回路转的庆幸。再去翻阅前文,更有豁然开朗之意。

虽然不可能人人都去做社会学研究者,但在这本书的引导下,读者能够更加理性化地进行反思,认识到流行现象的运作规律,尝试去以各种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读透这本书固然不太容易,不过,每读过一章,看待社会上各种现象,就会有一个新的思路,用完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思索世界。

《《传染》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吃掉情绪?》读后感600字

2:《自然的经济体系》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