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便听老师说过下面这些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先正衣冠,再明事理,读圣贤书,知天下事,以圣人为楷模,方知己身行事之方向。
历史的长河里,朝代更替,文化兴衰,更多的是从各朝各代优秀诗人口中知晓。知道郁郁不得志的寡欢,投笔从戎的勇气,开辟桃花源地的心境都是伴随着朝堂之事衍生的。电视剧中的大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权高高在上,臣子俯首帖耳,总觉得他们一天没啥事,吵吵嚷嚷。
而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只有勾心斗角,或贪赃,或正直,或奸佞,或忠心,要么被美化,要么被丑化。直到看到这本书,《明朝那些事儿》基本参照史实,加了自己的评论,语言诙谐,不枯燥,更难能可贵的是明朝建都前后三百年左右的历史清清楚楚,基本算客观公正。乱世出英雄,这句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看历史,尤其是朝代兴替的关键时期,都是由于前朝腐败,不作为,当官的不为民做主,或者朝堂之上已经没有力挽狂澜之人。
百姓民不聊生,各种怪象乱象频发,自会有人被逼无奈,揭竿而起,朱元璋如此,陈胜吴广如此,李自成也如此。这些乱世之中选择道义的人就会被载入史册,可能当时他们的目的只是想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没成想,直接让历史改写。
公元1368年建都南京,此前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在战争中建立属于自己的队伍,经过乱世的操练,他有胆略,有谋略,迅速崛起,最终站稳脚跟。开创属于自己的大明王朝,写下长达276年的辉煌篇章,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在整个历史中,都是相当厉害的,能排在前面,在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
朱元璋励精图治,让百姓和土地休养生息,从战乱中缓过来,安心过日子,给后世留下生机勃勃的盛世。建文帝即位后,诠释了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朱棣偶遇魔僧姚广孝,给自己奠定了登上皇位的基础。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遇对人真的可以成就霸业,建文帝并非没有忠臣,可惜的是,他有很多忠臣,却没有姚广孝这种可以颠倒乾坤的忠臣,最终失败,流浪民间。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历史告诉我们,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不管多少个臭皮匠都没用,要不然这个天下全是臭皮匠,一点都不好玩啦。
其实从朱棣也能看出,通过自己的努力夺得皇位的人都具有很多优秀品质:胆大,心细,脸皮厚,决心,手腕等等。虽说皇位得的不正,却不能掩盖他执政的功绩,他主张编修的《永乐大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屡次御驾亲征,扫荡边境祸患,为大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在整个官场中,能面见皇帝的,都是走上金字塔尖的人,每一个都是饱读诗书,经历重重考试,比现在的高考要难许多,但优秀的人是掩盖不住光芒的。很多朝臣也在历史留下自己的名号,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元勋自然是功臣,骑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
还有和平年代,主修《永乐大典》的解缙,斗垮严嵩的徐阶,提倡一条鞭法的张居正,打倭寇的戚继光,各路优秀的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闪闪发光。纵观所有能人,他们无一不是饱读诗书,有理想,有抱负,知道自己要去何方,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俆阶为了跟严嵩斗法,严于律己,不给敌人留一点破绽,忍辱负重,将决心放在心里,面上谄媚,这份担当放在现在都无人能做到。现在学到的很多道理,其实都是古人的智慧,他们早已参透其中奥妙,流传下来,厚黑学这个词也应运而生。
历史可以让人看到,每个人都是历史中一小段插曲,前仆后继,永无止尽。能看到历史中的人物的优点缺点,每一件小事都是偶然发生,却让这个主人走向必然的结局。读历史,让人知兴衰,只有吸取教训,超越历史的局限性,作文www.yuananren.com才能算真正的看懂历史。
这本书刷了三遍,那种历史的冲击感和人物的渺小感越来越强,皇帝强,则朝政清;皇帝弱,则朝政拙。任何事都不能假手于人,该自己干的一定要自己出手,还有就是,培养下一代很重要。